李慶
最近,有關證券公司是不是理應舍棄自營業務在行業內引發網友熱議。原因是一家上市券商對直營單位展開了規模性人事變動,免除了四位負責人的職位。而此消息曾經被傳為這一家證券公司將散伙自營業務部。
券商自營業務流程主要指企業投資部門應用自籌資金項目投資獲取收益的業務領域,長期投資與市場行情走勢相對高度有關。因為證券公司中間理財規劃目標和市場布局的差異,直營銷售業績表現出比較大的差別,又以其經營規模也較大,對證券公司總體銷售業績也會產生直接關系。與此同時,這項業務風險較大。因而,有關自營業務如何選擇的探討早已有之。小編認為,因銷售業績欠佳就關掉業務流程,是一概而論之事。尤其是對于中小券商而言,自營業務依然是其基盤。
最先,從銷售業績的角度去剖析,2022年,受二級市場波動、投股、項目投資路徑選擇等因素的影響,券商自營項目投資銷售業績收益下降。Wind資料顯示,2022年全年度,43家上市券商自營業務同比減少53.4%,只有3家完成同比增加。但在今年一季度,自營業務營業收入奉獻所占比例回第一。尤其是對于中小券商而言,直營投資板塊是銷售業績變化的核心驅動要素,算得上是“成也直營、敗也直營”。
針對大中型證券公司來講,其融資能力、科研能力、管理水平、風險管控能力等各項整體實力雄厚,如果能在風險小而盈利強的行業得到穩定盈利,可以選擇沒去規模性進行風險大、自變量大一點的自營業務。但在我國金融行業中,中小券商占有大部分。對于他們來說,在這個市場展現羊群效應、同質競爭的大環境下,已經很難獲取更多的固定收入,這時因厭煩風險性輕易放棄自營業務并非明智的選擇作法。
次之,怎樣通過自營業務助推中小型券商業績改進非常值得深入分析。這項業務現階段遭遇投資收益率降低、信貸風險壓力太大、高杠桿所帶來的收益不確定性提升等諸多問題。怎樣提高自營業務盈利的穩定、可持續,防止風險和隱患,變成證券公司應對的重要問題。
現階段,業內針對自營業務改進,有兩種的共識:一是通過調節持股結構與權益類業務流程持股經營規模、投資建議等抵擋經營風險。事實上,權益投資戰略是頭部券商與大中小型證券公司投資業務分裂的重要因素。中小券商多因投資建議股票投資風險比較高,為博得高回報在專一性直營上交易頭寸比較大,銷售市場波動時遭到更加強烈沖擊。但是這種局勢已經扭曲。上年自營業務收入增加數最多的一家中小型證券公司,采用高配債低配資的大類資產配置對策,銷售業績出類拔萃助推總體銷售業績逆勢上揚。二是對非專一性業務創新,積極發展場地衍生產品做市、股票基金做市、科創板新股做市、場外衍生品等資本中介型買賣業務量化策略等中性化投資業務,達到投資人的對沖交易及理財規劃要求。中小券商“船小好調頭”,在業務創新方面有著更快的反映。
時下,以“投資銀行、項目投資、行研”連動為主體的運營模式逐漸成為證券公司“標準配置”,直營理財是證券公司打造出全業務鏈的重要一環。通過調整業務團隊,調節投資建議,推動投資業務邁向資產中介化、實用化,促進投資業務風險中性,直營此項傳統式業務流程依然可以照亮券商業績。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