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5日至30日,中關村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期間,出現了一批尖端技術、尖端產品和權威報告,充分展示了中國科技的前沿成果;圍繞“開放合作、共享未來”的年度主題,論壇聚焦全球關注,為展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科研成果和促進全球科技創新合作的決心打開了大門。
目前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的關鍵節點。從中關村看中國,科技創新充滿活力,高質量發展充滿活力。
◎記者 李雁爭
前沿科技帶動未來產業
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堅持世界科技前沿。在論壇展區,《上海證券報》記者看到了元宇宙、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腦科學等領域的許多前沿技術。
在前沿科技和未來產業廳,記者體驗了目前最流行的腦機接口技術,只需要“思考”就可以輕松駕駛機械手抓取。
Xi安鎮泰智能公司的腦機接口系統通過腦電波提取用戶的腦電波,從而控制機械手。工作人員表示,這項技術可以幫助中風和偏癱患者康復,甚至在未來儲存人類的思維、意識和記憶。
在腦接口技術的幫助下,人們可以用他們的想法“創造”食物。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帶來了細胞培養肉制造技術。研究人員提取牲畜和動物的肌肉干細胞,然后通過3D打印成“豬排”和“雞胸”。目前,該技術的小規模生產線正在建設中。
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李石磊表示,一旦突破技術瓶頸,肉類生產效率將大大提高,實現土地密集型,節約用水,支持清潔能源的使用,實現行業的有效升級。
美餐后,你可以坐未來的車出去兜風。中國一汽展示了自主研發的紅旗智能平臺HIS新概念駕駛艙。
一汽集團研發總院HMI設計師張佳說:“概念駕駛艙配備了許多‘黑色技術’。在自動駕駛過程中,外部信息可以通過手勢捕獲,顯示在擋風玻璃投影中。駕駛艙還配備了健康監測和全息人工智能語音助手?!?/P>
“前沿技術突破加快產業化的過程實際上是未來產業培育和發展的過程。”研究機構工作人員表示,前沿技術創新不僅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強大的驅動效應和產業授權能力、廣闊的發展前景,而且具有相關產業及其核心技術在擴大人類認知邊界、促進社會轉型方面的關鍵作用。
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
要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我們必須堅持面向經濟的主要戰場。在論壇期間,記者看到許多技術在授權傳統產業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在中關村雕刻智能創新中心展臺上,金屬切割試件展示了“0.1微米進給、1微米切割、納米表面粗糙度”的高精度技術。
工作人員拿起在北京和河北生產的凹凸部分,輕輕觸摸,兩種金屬緊密接縫,看起來像一整塊鋼。中關村雕刻智能制造技術創新中心總經理楊錳表示,凹凸部分之間的間隙僅為3-5微米,僅為頭發直徑的20%。
楊錳說:“過去,這種高精度部件只能由進口機床生產,但現在它們可以由國內精密機床生產,不同地方的生產根本不影響其精度。”。
在奧博(北京)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的展位上,記者看到了人工智能繪畫機器人,該產品是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
“機器人通過視覺系統實時拍照,利用訓練后的人工智能神經網絡模型算法軟化機器人軌跡控制,然后模擬人的手臂。在繪制目標路徑的同時,手繪紋理將根據線條的厚度進一步模擬。”奧博機器人工作人員田華說。
目前,這種數字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工業制造、新零售和大型衛生產業。田華認為,未來機器人將廣泛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來賦予傳統產業權力。
清華大學全球工業研究所副院長李東紅表示,近年來,許多傳統制造企業都進行了數字化升級。這些與數字經濟高度結合的企業是值得大力支持的新實體企業。
開放合作共享美好未來
中國科學院院長侯建國說:“促進開放合作是適應創新發展趨勢和科研范式轉變規律的客觀需要。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深入發展??蒲蟹妒秸诎l生深刻變化,科技創新的廣度、深度、速度和精度是前所未有的。”。
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北京將在朝陽區建設國際科技組織總部集聚區,吸引更多國際組織,幫助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進一步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一段時間以來,國際氫燃料電池協會、世界機器人合作組織、國際智能制造聯盟、國際介科學組織、亞洲模擬聯盟等國際科技組織陸續落地北京。
世界機器人合作組織秘書長王恒說:“為了在機器人領域建立全球開放合作的創新生態,中國電子學會和以色列機器人協會發起了世界機器人合作組織,旨在促進機器人技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優化技術標準和規范,使機器人技術更好地造福人類?!?。
國際氫燃料電池協會是由清華大學、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佛吉亞集團、中石化集團、上汽集團、現代汽車、豐田汽車、英美資源集團等組織和企業發起的學術和非營利性國際組織。2023年下半年,協會將在中國、美國、德國、阿聯酋等國家和地區舉行多次高水平的國際交流會議和活動。此外,協會還將啟動氫能相關標準的研發。
“中關村論壇是一個國際論壇,希望通過論壇向世界傳達這樣的信息——中國科技合作開放的大門只會越來越大;共同推進科技進步,為全人類共同發展做出貢獻?!笨萍疾扛辈块L吳朝輝說。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