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大連國資入主以來,整體發展態勢觸底回升,已進入攻堅階段的獐子島正經歷著行業水逆。當前,水產行業正深陷周期性底部的困局,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產能過剩,消費疲軟,需求難以有效支撐價格上漲,水產品價格長期在低位徘徊。水產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美國提高關稅等因素,更是進一步沖擊了水產行業,使相關上市企業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
2025年4月24日晚,獐子島(002069)披露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5.83億元,同比下滑5.6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187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在業績波動背后,公司的基本盤仍保持穩健,特別是在國資入主公司的三年時間里,公司積極落實大連市委、市政府及國資股東的戰略部署,謀劃品牌戰略,變革經營策略,深入推進“厚積供給、發力需求、聚焦品牌、上下同欲”的經營方針,公司經營質效已煥然一新。
目前,這家擁有67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正通過品牌價值重構與科技創新,在行業困境中開辟新增長極。
品牌戰略升級:六十余年積淀熔鑄現代海洋食品標桿
黃海之濱,北緯39°的深藍海域孕育著中國海洋食品的傳奇——獐子島。作為中國水產行業首枚"中國馳名商標",這家有著67年海洋開發史的企業,在2024年迎來品牌價值的歷史性跨越:以178.58億元榮登"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較2012年增長337%,并憑借"中華老字號"認證,完成從區域漁業龍頭到全國性海洋食品品牌的蛻變,品牌未來成長性和未來收益值得到認可,品牌內涵更顯活力。
這一成就的背后,是其以"原產地+科技+文化"為核心的品牌戰略深度落地。
公司通過原產地IP形成全球化品質背書。在大連長海縣海域,獐子島構建起全球領先的"北緯39°"品質認證體系。依托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獐子島建立從種苗培育到終端消費的全鏈條品控體系,這一"藍色身份證"直接轉化為市場溢價能力。
公司通過多品牌矩陣精準卡位消費。面對差異化的市場需求,獐子島打造"金字塔型"品牌矩陣,建立以“獐子島”為主品牌,“北緯39°”和“城市漁夫”為副品牌的主副品牌協同發展的立體化營銷架構。
塔尖的主品牌"獐子島"成為海參行業標桿?!扳訊u”商標被認定為中國水產行業首枚“中國馳名商標”,主要聚焦高端滋補,為禮品市場定制"國禮級"海參禮盒。塔身的"北緯39°"以"地理標志+科技賦能"定位中高端,塔基的年輕化品牌"城市漁夫"以預制菜和休閑零食破圈,公司椒麻對對蝦被評選為遼寧省工業企業創新產品,燒汁鮑魚獲得十大明星產品獎,公司獲得水產加工十大品牌獎。在國家提振消費的環境下,“獐子島”產品的優秀品質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多的美味體驗。
當前,公司正啟動"正本清源"工程,建設區塊鏈溯源系統。在品牌文化建設上,獐子島將海洋漁業文化轉化為消費體驗,每年冬季舉辦"海參大雪采捕節"。
科技創新:構建海洋食品產業的"技術護城河"
在行業平均研發投入不足的情況下,獐子島2024年研發費用達2164萬元,同比增長12.18%,營收占比1.37%。三大技術體系的突破,正重塑海洋食品產業的競爭格局。
公司擁有國家級蝦夷扇貝良種場、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國水產種業陣型企業、省級皺紋盤鮑、刺參、光棘球海膽原種場、遼寧省現代漁業專業技術創新中心、大連市蝦夷扇貝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突破了三倍體技術,聯合培育蝦夷扇貝“獐子島紅”、蝦夷扇貝“海大金貝”、 長牡蠣“前沿1號”、福建牡蠣“前沿2號”新品種。
公司在食品技術研發和生物技術與生態技術研發方面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此外,公司還與中國海洋大學、大連工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海珍品研發試驗室、休閑食品研發中心等創新平臺,聯合研發,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并應用于公司扇貝、海參、鮑魚類新品加工與上市轉化。
公司食品研發做到研發一代、上市一代、儲備一代,賦能渠道拓展,聚焦扇貝、海參、鮑魚、蝦類等多款新產品產業轉化,以蒜蓉粉絲扇貝為代表的預制菜類產品、以參旅干海參為代表的海參類產品、以軟烤扇貝為代表的休閑類產品等產品銷售取得較好效果。
在碳匯技術方面,海洋漁業養殖在極大減輕天然漁業資源利用壓力的同時,還能形成巨大的漁業碳匯功能。公司積極推動形成海洋藍碳產品合理的計量和交易機制,打造獐子島集團貝藻類藍碳發展新模式??蛇M行大規模標準化開發,對實現國家3060雙碳目標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公司是我國較早開始對漁業生產過程進行碳匯核算的企業之一。早在2010年,公司就開始從事貝類碳足跡評價工作,積極踐行碳匯漁業的生態理念。2010年,SGS向公司頒發了該公司在世界上的第一個碳標識,獐子島蝦夷扇貝成為中國第一個碳標識食品,并獲得首個“碳減排”標識。2014年,獐子島公司成為全國首個“碳減排”標識企業。2024年度,公司重新獲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獲遼寧省“農業產業化升級重點龍頭企業”稱號。
戰略展望:從"藍色糧倉"到"海洋生態服務商"
當前,海洋經濟正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海洋牧場,作為海洋養殖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發展需要高效的集團化、規模化路徑引領行業前行,也需要借助社會資本的力量,整合科技、人才、金融等關鍵資源,構建創新驅動的資本生態閉環,為海洋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助力其實現從近岸到深遠海的轉型升級。
站在"十四五"收官之年,獐子島在2025正繪制新的藍圖,積極推動主營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實現以蝦夷扇貝為主的單一品種結構向海參、蝦夷扇貝并舉,輔助鮑魚、海膽、香螺、藻類等多品種結構多營養層級的生態型海洋牧場轉型,穩步提升海洋牧場產出產量和盈利能力。
同時,公司將以品牌升級戰略為契機和抓手,積極推行渠道多元化營銷策略,聚焦重點客戶,積極推進區域代理模式,深度挖掘B、C 端零售、餐飲新消費潛力;在經營層面,進一步推動公司優化經營班子結構、治理結構、股權結構,不斷提高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整體來看,自國資入主后,獐子島的品牌突圍與技術攻堅,為傳統農業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珍貴樣本——當自然資源稟賦與現代商業文明深度融合,當歷史文化積淀與前沿科技創新同頻共振,老字號不僅能守住"匠心",更能開辟"新局"。在全球海洋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這家"藍色糧倉"的守護者,正以韌性與智慧,書寫著中國海洋食品產業的新篇章。
來源轉載于網易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