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王思文
最近,新三板掛牌企業中郵基金發布消息表明,自然人股東中國郵政擬向其持有的企業所有公司股權轉讓給中郵證券,2023年證券基金股權變更再增實例。
近些年,證券公司開設公募基金公司、入股或控投公募基金公司情緒高漲。業內人士認為,謀取公募基金牌照是證券公司公募基金業務創新的主要挑選。伴隨著有著公募基金牌照的頭部券商總數日益增多,在未來資管行業之間的競爭也會更加明顯。
8700億港元所有出讓
5月26日,中郵創業基金(下稱“中郵基金”)發布公告稱,自然人股東中國郵政與中郵證券簽署了《股份轉讓暨增資協議》,中國郵政有限責任公司將其持有的中郵基金8700億港元股權,占有率28.61%,出售給中郵證券。轉讓股份超出我們公司股權總量的5%,擬通過特殊事宜國有資產轉讓形式進行股權轉讓。
在此次特殊事宜國有資產轉讓前,中國郵政擁有中郵基金8700億港元股權,持股比例為28.61%,中郵證券擁有中郵基金0股股權,持股比例為0.00%。此次特殊事宜國有資產轉讓后,中國郵政擁有中郵基金0股股權,持股比例為0.00%,中郵證券擁有中郵基金8700億港元股權,占股比例28.61%。
數據顯示,中郵基金現階段的前三控股股東分別為首創證券、中國郵政、三井住友銀行,占股比例分別是46.37%、28.61%、23.68%。照此來說,若中郵基金本次公司股權轉讓完成后,把有倆家證券公司作為其重要股東。
但是,中郵基金曾經在2022年年度報告里注重,企業單獨公司股東所持有的公司股權都未超出企業總股本的50%,均沒法確定股東會大部分名額,公司的經營戰略方針及重大事情決策是由公司股東充足討論后明確,無任何一方可以影響和做出本質危害,因而企業無大股東、控股股東。
中郵基金經營規模穩居證券基金領域中上游,以權益類和固收類產品為主導,此外也有部分特殊資管業務商品。中郵基金創立于2006年,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打造了較為成熟的行研管理體系及其營銷渠道,截止到2023年一季度末,中郵基金管理規模568.69億人民幣,排行整個行業第73位,其核心業務優勢在債券基金和混合基金層面,截止到2023年一季度末,企業混合基金和債券基金經營規模分別是286.36億元和231.49億人民幣。
需注意,此次中郵基金公布的擬特殊事宜國有資產轉讓,有待向中國證監會申請辦理并獲得審批、有待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公司提出申請并且經過其核實后,由出售彼此到中國結算申請辦理過戶登記。
證券公司加快謀取公募牌照
事實上,近些年證券公司陸續將目光瞄向證券基金業務流程,謀取公募基金牌照,關鍵方法包含通過建立公募基金公司、入股或控投公募基金公司等。
最近批準開設公募基金公司的是華西證券的華西醫院股票基金,已經申請辦理開設的是開源證券的鵬安股票基金、財信證券的財信股票基金,現階段開設申請辦理都處于意見反饋環節。
根據入股和控投證券基金股權方法獲得公募牌照的案例包含:國聯證券回收中融基金75.5%股份、中信建投證券將中信建投基金占股比例提升到100%、光大證券將華安基金占股比例由43%提升到51%,光大證券獲準控投華安基金等。
除此之外,根據券商資管申請辦理公募牌照的形式也逐步盛行。在今年的3月20日,證監會網站數據顯示,興證資管提交的《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審批》有關材料已經被中國證監會接受,興業證券在辦理公募牌照前已經擁有南方基金9.15%的股份,另外還控投了興證全球基金。若興業證券成功獲準公募基金牌照,代表著其實現了“一參一控一牌”的公募基金合理布局。
除興業證券以外,銀河證券、中投證券還在先前提交了申報材料。在今年的1月20日,證監會網站數據顯示已經在1月19日接受廣發資管申請辦理進行證券基金業務經營資質的原材料。銀河證券此前已控投廣發基金和入股易方達基金,若本次廣發資管成功申請成功公募基金牌照,銀河證券所持有的公募基金牌照都將增加到3張。更早2023年1月初,中投證券集團旗下招商資管也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人資質的申報材料,中國證監會已經在1月4日接受,中投證券已擁有兩個股票基金車牌,分別為持倉49%的博時基金和持倉45%的招商基金。
北京市一位證券公司人員對記者表示:“在國內券商同質化比較嚴重的大環境下,每家證券公司以基金投顧業務流程為突破口,發展創新與眾不同的財富管理轉型路面,摘獲公募基金牌照將有利于加強證券公司在財富管理業務上的優勢,進一步開啟發展空間。”
“證券公司獲得公募牌照也有助于充分發揮領域目前區位優勢,將優點業務與公募基金業務流程整合,進一步豐富顧客服務方法,產生企業一個新的核心競爭力?!币陨献C券公司人士透露。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