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于瑤
構建光伏全產業鏈、率先建成“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完成全國首筆綠電交易、光火儲氫一體化持續推進、綠電與煤化工耦合發展……傳統能源和新能源雙富集的寧夏,是我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近年來更是不斷豐富“多能互補”發展路徑,不斷提升綠能開發水平,履行國家能源保供重任。
目前,新能源已超越火電成為寧夏電網第一大電源,“塞上綠電”正在系統重塑寧夏能源經濟,聚合優勢生產要素,豐富投資應用場景,從綠電向綠能不斷延伸拓展。通過追“新”逐“綠”,轉變能源經濟發展模式,碳排放強度不斷下降,寧夏探索出一條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徑,“風光無限好”真正成為寧夏的又一張新名片。
央地攜手深挖綠電潛能
今年6月,位于寧夏毛烏素沙漠邊緣地帶的100萬千瓦光伏項目成功并網發電。這些綠電通過“西電東送”的特高壓電力通道送往浙江紹興市,并分發至周邊多個地區。
這是國能靈紹直流(寧夏靈武—浙江紹興)400萬千瓦復合光伏基地項目的一期工程。作為國家第二批“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之一,該項目不僅是寧夏的重要綠色能源基地,也是國家能源集團踐行能源安全新戰略、推動實現“雙碳”目標的重點工程。
“預計今年底將實現一期工程200萬千瓦全容量投運,每年可為浙江提供34億千瓦時綠電,節約標煤11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70萬噸。這對實現清潔能源替代,推動當地能源結構轉型,促進東西部區域協同發展意義重大。”國家能源集團寧夏電力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總經理陳亮說。
雖然總面積只有6.6萬平方公里,但寧夏卻是一個能源大省區,擁有完整的煤、電、化工、新能源產業鏈,是我國現代煤化工創新高地、“西電東送”重要基地、“西氣東輸”最大樞紐以及國家風電光伏重要基地。
近年來,寧夏注重綠色發展,向高污染、高耗能項目“說不”,大力引進科技含量高、污染少、低能耗項目。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和全國首個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寧夏的“蛻變”十分明顯,已逐漸成為綠電乃至綠能發展領域的“優等生”,特別是新能源裝機規模連年高速增長。
截至今年上半年,寧夏新能源裝機已超過3826萬千瓦,占寧夏發電總裝機的56%。正是憑借綠電開發領域的多重優勢,寧夏吸引了不少央企攜手合作。在加快建設清潔能源“大基地”、構建清潔電力“大電站”、發展清潔綠氫“大產業”的過程中,一眾央企涌入寧夏,投下巨資布局了一批大項目,推動清潔能源規?;_發,加快煤炭與煤電、煤電與新能源、新能源與化工等產業科學布局與協調發展。
“寧夏光伏項目投資以央企和國企為主,國家能源、國家電投、中核、京能、華潤5家央國企累計開發光伏裝機容量位居寧夏前五,持有光伏裝機容量約1000萬千瓦,占寧夏光伏總裝機容量的47%。”寧夏電力設計院能源規劃研究中心總經理劉碩分析說。
耦合貫通綠電全產業鏈
黃河寧夏段沿岸的千畝沙地上,魚鱗片般的光伏板“沐浴”在陽光下。這是TCL中環正在建設的首個綠電園區,園區內的光伏單晶硅來自寧夏中環光伏太陽能級單晶硅材料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這是目前全球單體規模最大、智慧化程度最高的單晶硅生產基地。
本地制造、本地應用、本地消納……TCL中環自2021年以來,發揮鏈主企業在技術、管理、創新以及成本等方面的優勢,與寧夏多家企業深度合作。目前,公司90%的項目設備及輔材均來自于寧夏區內企業,還吸引了石英坩堝等10余個配套項目落地。
“我們累計已完成投資143億元,實現產值304億元,為寧夏提供了超1.4吉瓦的高效疊瓦組件。與此同時,TCL中環還同步引入了寧夏歐晶、寧夏中晶等光伏行業頭部企業,協同構建‘單晶硅棒—單晶硅片—光伏電站’的全產業鏈體系?!睂幭闹协h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說。
充分發揮產業協同聯動整體優勢,以鏈主企業為重點,延鏈補鏈強鏈,是寧夏做大做強新能源、向新能源要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模式。多年來,寧夏依托重點企業和重點園區,推動新能源與產業跨區域協同發展,向上下游延伸布局,打造競爭力強的全產業鏈體系。
《2023年寧夏新能源發展報告》顯示,寧夏已構建起“工業硅—高純多晶硅—單晶硅棒/片—電池片—組件”的光伏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共有上下游規上企業72戶,成為國內最具競爭力的光伏產業基地之一。據統計,2023年寧夏多晶硅產量6.65萬噸,單晶硅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21%,電池片產量12吉瓦,組件年產能3吉瓦。
除了光伏發電,寧夏以關鍵部件為支撐的“葉片—軸承—變流器—鑄件—塔筒”風電全產業鏈也開始形成規模。截至2023年底,寧夏風機整機組裝產能約8吉瓦,風機葉片、風機減速器、風電塔筒等配套產品產能達5萬噸以上。
在新型儲能領域,寧夏也穩居全國第一梯隊。“近年來寧夏儲能產業鏈日趨完備,形成了‘原材料—正負極前驅體—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電芯與PACK模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新型儲能開始向規?;l展轉變,支撐儲能發展的一批重點材料生產企業也已相繼投產?!睂幭幕刈遄灾螀^發展改革委主任李郁華說,寧夏還把氫作為煤之外的“第二燃料”“第二原料”,實施一批綠氫生產、綠氫耦合煤化工等項目,推動氫能裝備制造業發展,氫能產業在寧夏形成集群集聚效應。
從綠電向綠能不斷延伸拓展,能源結構開始發生質變,各種能源項目耦合發展引起“化學反應”,“新能源+”催生了一批新質生產力,產業不斷聚集壯大,成為推動寧夏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厚植高質量發展綠色底座
作為我國“西電東送”的重要送端,寧夏承擔著向全國十幾個省份大量送電的重任,與上海形成長期友好省間綠電合作模式,與湖北、四川、重慶等購電省市達成新能源購電協議,外送電量連續6年實現百億級階梯式增長。其中,從寧夏銀川到山東青島的銀東直流外送通道利用率常年保持在7200小時以上,位居全國直流外送通道首位。
在發揮“小省區、強電網、大送端”優勢、助力全國電力保供“一盤棋”的同時,寧夏全力推進能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特別是在重碳資產綠色低碳轉型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寧夏正在加緊“換賽道”,除通過煤電、煤化工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更重要的是在新能源領域持續發力,釋放綠色能源資源潛力。
數據顯示,最近5年來,寧夏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年均增長率為12%,成為全國第四個新能源為第一大電源的省份?!靶履茉匆咽请娏π略鲅b機的主體,去年新增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超500萬千瓦,占總新增電力裝機的98.7%,其中光伏又是新能源發電發展的絕對主力?!眲⒋T說,與此同時,寧夏新能源利用率也全國領先,已連續五年超過97%。
每用3度電就有1度是綠電、每發5度電就有2度是外送、每送5度電就有1度是綠電……如今,新能源已占“半壁江山”的寧夏,以能源“含綠量”不斷創新提升發展“含金量”,站在了能源轉型發展前沿,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路線圖”。
“我們要立足能源資源綜合優勢、能源產業基礎和開發利用潛力,加大能源科技創新,全面建設現代能源供應體系,進一步提升寧東國家大型煤炭基地、‘西電東送’電源基地、寧東現代煤化工基地、清潔能源制造及服務基地等四大基地的建設水平,不僅為寧夏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同時也為國家能源安全保障貢獻新力量?!崩钣羧A說。
今年前三季度,寧夏水電、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8.4%,占工業發電量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6.5%提高到27.9%,比上年同期提高2.6個百分點。
寧夏在高水平推進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建設的過程中,實現了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產業轉型優化升級、打造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的新突破。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