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聶林浩
大資管時代,ETF已成為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截至10月28日,剔除跨境ETF,境內ETF市場總規模高達3.2萬億元,較今年初增長超80%。在ETF市場大發展過程中,基金投顧積極順應這一趨勢。業內人士表示,伴隨ETF市場的快速發展,基金投顧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未來“投顧+ETF”的模式或成為主流。
ETF已成資本市場重要組成部分
2024年,ETF市場迎來第二十個年頭,發展勢頭也愈發強勁,已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ETF市場自2004年起步,成長至萬億元規模經歷了17年,而規模到達第二個萬億元用了近3年,到第三個萬億元僅用了1年。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0月28日,剔除跨境ETF,境內ETF總規模已達3.2萬億元,與今年初的1.76萬億元相比,增幅超過80%。其中,股票型ETF以2.83萬億元的規模占據絕對地位。
ETF種類也在不斷豐富,股票型ETF涵蓋了寬基指數、行業指數、策略指數、風格指數、主題指數等。除股票型ETF外,債券型ETF、貨幣型ETF和商品型ETF等品種持續增加,截至10月28日,上述類型產品的規模分別達1421億元、1609億元和690億元。
ETF市場的另一個發展趨勢是持有人數量增長迅速。除機構投資者外,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從“股民”轉為“基民”,再到如今的“E民”。根據上交所數據,截至去年末,上交所ETF持有賬戶數量近700萬戶,交易賬戶數量超800萬戶。
在華安基金指數投資部副總監蘇卿云看來,ETF規模爆發式增長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與市場整體環境有關。隨著上市公司數量越來越多,部分行業存在著較高的研究門檻,如何選擇契合市場與自身偏好的投資機會是投資者面臨的一個難題。而通過ETF可以從挑選個股變為挑選行業或主題賽道,在投資上做了降維和簡化,幫助投資者更好地捕捉市場機會。另一方面,ETF還具有風格穩定、公開透明、費率更低等優勢。
助力投資者更好地了解ETF
隨著ETF數量和品類越來越多,如何挑選適合自身偏好和需求的產品,是個人投資者面臨的一大難點與痛點。在業內人士看來,投顧業務可以發揮專業優勢,幫助投資者建立對ETF投資的全面認知。
“與2億股民、7億基民相比,目前參與ETF投資的個人投資者比較少,我們的一個重要任務便是將更多的股民轉變為ETF投資者。”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投資總監趙云陽說,ETF能容納多樣化的資產類別,每種資產都具有獨特的投資周期和風格屬性。對于機構而言,也可以實現財富管理和拓展投顧業務。
華南某大型公募人士表示,ETF投資既要選指數還要選產品,對專業性有一定的要求。就選指數而言,即便是跟蹤同一行業的不同指數,在編制方式、成分股市值、權重占比等方面也存在區別,導致不同產品的業績出現較大差異。就選產品而言,ETF產品種類與投資策略多樣,涵蓋了不同的資產類別、行業板塊以及投資風格,風險收益特征也存在差異。
同時,即使是跟蹤相同指數的ETF,由于跟蹤誤差不同,其表現也會存在差異。此外,ETF可同時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交易,不同市場的交易價格可能會導致ETF出現明顯的溢價或折價。
“目前很多投資者對ETF的認知還不深,這時候投資顧問就可以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ETF,做好ETF投資?!痹撊耸空f。
立足資產配置 實現“投顧+ETF”
投顧試點已開展5年,目前有60家機構獲得基金投顧試點資格,其中包括29家證券公司、25家公募基金、3家銀行與3家第三方獨立銷售機構。在業內人士看來,“投顧+ETF”將是未來資管行業的一個發展方向。
易方達基金表示,從境外市場的情況來看,“投顧+ETF”模式已成為財富管理的主流模式。專業投資顧問一方面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ETF工具,為他們提供專業的投資指導和資產配置建議;另一方面,在客戶的委托下,投資顧問可以以目標為導向,直接利用ETF工具幫助客戶構建適配的賬戶管理方案。
據易方達基金介紹,截至8月底,該公司投顧業務已累計服務客戶超12萬人,其中盈利客戶占比超70%,服務規模較年初增長近90%。越來越多的客戶主動嘗試和體驗投顧服務,也有客戶多次追加委托資金,體現了對投顧服務的信任和認可。
趙云陽認為,在“投顧+ETF”的新模式下,未來基金投顧將不再局限于向投資者推薦單一產品,而是提供多種產品的組合,這是未來的資產配置理念。
“近兩年債市和股市震蕩加劇,不少投資者在這兩類資產上未取得理想收益。在‘投顧+ETF’資產配置理念下,通過引入第三類或第四類資產,可以明顯改善投資體驗?!壁w云陽說。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