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昕怡 記者 張問之
上市公司重要股東、董事、監事的股份變動一直受到市場的高度關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對公司股票的信心。在此背景下,相關股東提前披露相關減持計劃,避免敏感期、窗口期交易,避免短期交易尤為重要。
但現實并不理想。記者發現,自4月份以來,許多a股上市公司的相關股東經常觸發“紅線”,一些公司董事、監事或親屬的短期交易“收益大于損失”。根據調查,不了解相關規定和誤操作仍是主要原因。年度報告披露前的敏感期違規行為尤為高發,公司也披露了道歉公告。但也有公司可能有主觀意圖,如*ST光一的兩位董事任昌兆、戴曉東,在公司年報披露前兩個交易日突然減持106.14萬股,套現450多萬元。*ST光一已收到深交所終止上市的《事先通知書》。
窗口期間非法減持,短線交易頻繁
5月29日晚,高斯貝爾透露,公司董事、原總經理游宗杰于3月21日至24日減持75萬股,構成敏感期交易。
記者注意到,自4月份以來,隨著年度報告披露即將結束,許多上市公司也進入了年度報告披露前的“窗口期”。根據有關規定,上市公司董監高不得在公司年度報告公告前30天內買賣公司股票。
但由于“不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部分公司董事、監事或親屬的股票交易行為直接構成窗口交易違規;更頻繁的經營者,同期導致短期交易。根據成都路橋的公告,公司董事、副總經理的親屬在窗口期買賣公司股票和短期交易。
就個別公司而言,動機似乎并不簡單。例如,在公司年度報告披露前的兩個交易日,*ST光一的兩名董事任昌兆和戴曉東“突擊減持”共計106.14萬股,套現超過450萬元。其中,戴曉東是公司董事長兼秘書。*ST光一年度報告顯示,該公司觸及了“非標準”退市指標,因此該公司收到了深圳證券交易所終止上市的事先通知,目前正處于停牌狀態。
也是非主觀故意但導致非法減持的,還有屢禁不止的“短線交易”。根據上市公司的相關公告,這種行為多發生在公司董事、監事、高親屬身上,涉及金額低、利潤微薄甚至虧損。
根據《證券法》的有關規定,短期交易所的收入歸公司所有。這也意味著短期交易不僅無利可圖,而且還承擔損失風險。許多公司在相關公告中表示,公司將從中吸取教訓,進一步加強宣傳指導,要求所有董事、監事和近親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文件,不斷加深對政策的理解,嚴格管理交易行為,防止此類事項再次發生。
信息披露責任意識有待提高
上市公司重要股東、董事、監事的非法減持一直是監管的重點。根據交易所披露的紀律處分決定和當地證券監督管理局的警告信,一些公司的非法減持行為同時伴隨著“非法信息披露”,引起了監管的重點關注。
例如,5月24日晚,一家上市公司披露,該公司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收到了北京證券監督管理局發布的行政處罰決定,因涉嫌非法披露持股變更信息和限期交易。根據處罰決定,2017年6月至2021年5月,公司實際控制人累計減持海量數據7.38%的股份;2021年4月27日,持股比例累計減少5%時,未依法履行報告和公告義務,未停止交易,遲于2021年7月3日披露。因此,北京市證監會對其信息披露違規行為給予警告,并罰款50萬元;對其限期交易給予警告,并罰款50萬元。
相關股東未按規定提前披露相關減持計劃,也成為監管的重點。根據深圳證券監督管理局向能源物流企業發布的《行政處罰決定》,公司控股股東因“減持前15個交易日未提前向證券交易所報告并提前披露減持計劃”被警告并罰款200萬元。同時,公司控股股東也有短期交易,因此被罰款10萬元。
雖然監管部門多次下令堅決依法查處非法減持,但仍有上市公司股東非法減持。例如,4月25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公開譴責某公司持有5%以上股東魏。根據公告,9月30日至12月8日,魏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總數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構成違規。
這已經不是該公司股東第一次觸及非法減持的“紅線”了。今年1月,公司董事陳在減持預披露公告后不到15個交易日,非法減持公司5萬股。因此,公司披露了道歉公告,并表示該行為主要是由于陳對減持規則了解不夠。2020年6月,公司控股股東達安世紀也在未事先披露相關減持計劃的情況下進行了非法減持;根據公司道歉公告,由于員工操作失誤。
為什么上市公司經常觸及非法減持的高壓線?上市公司股東和董事缺乏合規意識、缺乏可靠性或主要原因。一位接受記者采訪的證券公司合規負責人表示,上市公司股東和董事應認真學習,嚴格遵守新證券法的有關規定,上市公司也需要履行相關的監督責任。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