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新聞記者 司維
6月11日,厚普股份(300471)邁入發售8紀念日。
做為天燃氣充注設備生產廠家,厚普股份上市以來根據企業并購、新開設等形式,將業務延伸到天燃氣和氫能等有關工程項目的EPC(設計方案、采購與工程總承包)施工總承包基本建設,及其氫能源設備供應等行業,曾經因為氫能源、綠色能源定義深受銷售市場青睞。
但是,就在那企業不斷擴大業務版圖的前提下,總經理、副總、董秘、執行董事等聚集變化,8年更加是換了一個五任CFO(首席運營官),這成為厚普股份上市后的一個縮影。其背后,是企業經營效益難如人意。
上市公司高管辭職經常遭到投資人的高度重視,特別是掌管企業財務“商業秘密”的CFO。8年五任CFO中,任職期最短的不上1年。而厚普股份的審計公司四川華信(集團公司)會計事務所,則已連續服務13年,財務審計報告開具的一直是“標準無保留意見”。兩相比較,差距顯著。
微盈一年,啞巴虧一年
厚普股份上市以來經營效益自始至終令人擔憂。發售第一年,企業給出成績單便是增收不增利,2015年實現營收11.13億人民幣,同比增加16.25%;純利潤1.77億人民幣,同比減少1.69%。自此銷售業績立即暴跌,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下降43.20%,純利潤下降82.40%;2018年主營業務收入再度降低49.87%,虧損達到4.84億人民幣。
企業近6年盈利主要表現,自始至終掙不脫“微盈一年,啞巴虧一年”的咒語。2017年~2022年,厚普股份純利潤分別是0.30億人民幣、-4.84億人民幣、0.17億人民幣、-1.99億人民幣、0.12億人民幣、-1.42億人民幣,總計虧損7.66億人民幣(圖1)。截止到2023年一季度末,集團公司盈余公積為-2.17億人民幣,代表著企業還有2.17億的虧本無法填補。
而厚普股份扣非歸總公司純利潤已連續5年小于零,2018年~2022年總計虧本超出8億人民幣。凈利潤增長率年年虧本,純利潤則展現出“微盈一年,啞巴虧一年”,防止了持續3年虧損。依照2020年前的有關規定,企業接連3年虧損要被退市風險警示。
除此之外,企業資產減值準備的記提,在微盈年代和啞巴虧年代展現出比較大差別。微盈年代,其實就是2017年、2019年、2021年,厚普股份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含信用減值損失)分別是-0.14億人民幣、0.32億人民幣、0.06億人民幣(損害以負數列報,正數意味著今天資產減值回拔超過記提),遠遠低于啞巴虧年代的資產減值準備額度;在虧錢的2018年、2020年、2022年,資產減值準備分別是-1.96億人民幣、-0.91億人民幣、-0.41億人民幣,額度也較高(圖2)。換句話說,厚普股份的收益主要表現,與資產減值準備高低展現出強關聯性。
但這些,并沒體現厚普股份資產減值準備風險性的所有。
查詢往年財務報告,有業界杰出注冊會計師強調,厚普股份的固資、庫存商品、其他非流動資產等都存在超大金額資產減值準備風險性,資產減值準備是不是全額記提有疑問。
生產量不夠50%
資產減值準備征兆顯著
厚普股份最大的一次固定投資,來源于IPO募投項目的實行。上市前一年的2014年,企業固定不動賬面凈值只有1.37億人民幣,設備產能為年產量CNG(液化天然氣)加汽站機器設備1200臺、LNG(lng天然氣)加汽站機械設備160套。招股說明書公布的生產線設備的賬目均值成新率為86.87%,從使用壽命來說,大部分還可以用10年之后。
2015年6月11日,厚普股份發售,募資凈收益為7.17億人民幣,在其中與產能擴張有關項目有三個,包含年新增加180套LNG撬裝式加汽站成套設備設備技改項目、LNG船用成套設備設備制作新項目、天燃氣加氣設備核心部件生產制造新項目,投資總額分別是1.83億人民幣、1.98億元和0.78億人民幣。
依據招股說明書,三個募投項目執行結束后,企業LNG加汽站機械設備的產能將從而前年產量160套增至340套,并新增加LNG船用成套設備設備生產能力430套/年,每一年新增加天燃氣加氣設備核心部件總共2.22千件(套)。三大工程預估每一年將新增銷售額近10億人民幣(表1)。
從發展來說,2017年3~4月,厚普股份公布募投項目所有做到預訂可使用狀態。當初在建項目含有5.62億的募投項目完成了轉固,2017年底固定不動賬面凈值增加到7.81億人民幣。依據企業規劃,募投項目將于投入運營后第二年做到生產量的70%,第二年做到生產量的100%。在隨后的6年里,企業幾乎沒有然后再進行超大金額固定投資,能夠得知,企業的產能整體長期保持。
募投項目建成投產之后,厚普股份的產能大幅度提高,但融合以后的銷售狀況來說,企業新增加的產能沒有被靈活運用。
依據2021年報問詢函答復公示,企業全年度LNG機械設備銷售量為191套,不上生產能力340套六成;船舶充注機器設備銷售量為8套,不上430套產能的2%(表2);LNG重點機器設備以及它的生產能力消化吸收一樣匱乏??傮w來看,2021年企業天然氣車用充注設備及船舶充注機器設備總計銷售額4.3億人民幣,不上募投項目預估新增加年薪9.97億人民幣的一半。換句話說,厚普股份的產能被廣泛閑置不用。
但是,厚普股份在往年財報中并沒有公布臨時閑置不用固資狀況,相對應減值計提都是屈指可數。2017年~2022年,厚普股份總計記提固定資產減值8917萬余元,內容涉及機器設備資產減值只有2688萬余元(表3)。
截止到2022年末,厚普股份固定不動賬面凈值為7.69億人民幣。與同行上市企業富瑞特裝、蜀道武器裝備對比,厚普股份固定投資造就經濟效益變低,2022年固資模板周轉次數僅是0.92次,不上富瑞特裝和蜀道武器裝備一半(表4)。
有關企業會計準則要求,長期資產(包含固資)可收回金額小于其帳面價值的,按照其差值計提減值準備并記入減值損失,在其中可收回金額為資產投資性房地產減掉處置費用后凈收益與財產在未來現金流的折現率二者的較多者。
有業界注冊會計師向記者表示,在生產流水線長時間處于半閑置不用情況,且具體造就經濟效益也遠遠低于方案收益的情形下,可以看作固定資產減值征兆已十分明顯。
庫存商品高新企業
跌價準備記提有疑問
庫存商品也可以體現出厚普股份生產量不夠、市場銷售受阻問題,其跌價準備的記提有疑問。
2017年至今,厚普股份庫存商品占歷期資產總額比例逐漸增漲,庫存周轉率總體不斷下降。截止到2022年末,厚普股份存貨賬面價值達到6.93億人民幣,占據了資產總額的30%;存貨周轉次數僅是0.9次,不上2017年的一半(圖3)。
從庫存商品結構來看,發出商品占有率較大,2022年末額度已經達到3.54億人民幣,占據了庫存商品的一半以上(表5)。
年度報告表明,厚普股份選用訂單式生產,生產部依照“供應鏈一體化”的方式勞動組織,在企業和客戶簽署買賣合同之后,根據實際的供貨時間規定、生產制造復雜性及生產時間綜合進行加工分配。企業發出商品的建立、期內長短和體量的尺寸,重要依據買賣合同中有關訂單交付、安裝及工程驗收相關條款承諾,與此同時遭受貨運運輸、設備安裝工程跟客戶工程驗收周期危害。
一直以來,企業的生產方式和收入確認方式沒有出現變化,而發出商品增長并沒產生收入穩步增長。厚普股份2017年、2022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是7.39億人民幣、7.14億人民幣,基本上非常,可是發出商品額度增加了3倍左右。
比照早期來說,依據招股說明書披露的信息,企業上市之時傳出商品驗收周期為一般3~5月,可是2021年年報問詢函回應公告稱工程驗收周期為一般2~9月,出現嚴重增加。
厚普股份的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比例,也遠低于同業競爭上市企業。2022年,厚普股份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比例僅是3.08%,小于蜀道武器裝備4.19%,更小于富瑞特裝的14.25%(表6)。
1.71億應收款工程進度款
五年未記提一切資產減值
企業的其他非流動資產仍然存在相對較高的資產減值風險性。
企業2022年年度報告表明,“其他非流動資產”列報的分布式光伏發電新項目,總金額1.71億人民幣。但該項目的實施還需要上溯到6年以前。2017年底,分公司厚普工程項目進行同時向業主方雞西市俊誼科技公司等企業交貨37MW分布式光伏發電新項目且光伏發電并網。因為光伏產業現行政策的改變,雞西市俊誼金融等項目公司不能將光伏發電站售賣轉現,導致不能向厚普工程項目支付工程款,該光伏項目的工程施工成本總計1.71億人民幣。接著該光伏電站項目由厚普工程項目托管時至今日,在這期間未記提一切資產減值準備。
項目公司之一的雞西市俊誼高新科技,曾在2017年與厚普工程項目簽署了一份總價格為6000萬元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合同。據查,該公司是一家中小企業,注冊資金僅200萬余元,實繳注冊資本為0。其控股股東四川省華峻機電設備安裝有限責任公司同樣為中小企業。換句話說,項目公司很有可能不具有購買能力。
在補助潮水退去、光伏上網電價下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光伏產業的光芒慢慢褪掉,中下游EPC項目整體獲利能力廣泛降低。光伏技術的更替一樣加快淘汰落后取代。國泰君安證券研究發現,技術革命產生機器設備更新換代,單晶硅片設備升級周期時間3~4年,光伏電池設備升級周期時間2~3年,部件設備升級周期時間1.5~2年。在這里形勢下,6年前光伏項目能轉現多少啊?
對該光伏項目的價值分析,一位注冊會計師剖析,“需看當時建設的項目可研報告或預測報告,還要看生產線技術性是不是落伍,假如大跳水,就存在一定資產減值風險性。”
財產是公司在競爭中不可或缺的物質條件,在公司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信貸資產質量直接影響企業運營的成功與失敗。一般而言,資產使用價值在于將來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收益大小。目前來說,厚普股份一部分資產帳面價值與內在價值已經發生了背馳,天燃氣充注設備生產線總體使用率不夠50%,營收增長停滯不前的情形下庫存商品不斷高新企業,其他非流動資產隱藏著托欠了五年的1.71億應收款工程進度款,信貸資產質量令人堪憂。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