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僑民們臉上燦爛的笑容,楊雅婷的感覺是:值了!
她站在原地停了很久,反復在做的只有一件事:呼吸,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呼吸,解鎖她又一場表演后的滿足與愜意。
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帶著僑民載歌載舞,或踩著竹壩專屬標識“ZB”的南洋花磚,或身著獨具特色的南洋服飾,或配上一曲濃濃南洋風情的南洋樂隊彈唱……
作為國貿地產商產文旅竹壩項目運營部副經理,兩年來,楊雅婷和這群僑民們或彈琴、或唱跳,用音樂和舞姿熱情迎接來到竹壩的每一位游客。他們唱《哎呦媽媽》印尼民謠老歌,也唱《歌唱祖國》《我們走在大路上》等經典紅歌,這天籟般的歌聲背后,卻是一段僑胞歸根故土、融合發展的暖心故事。
上個世紀70年代,福建、海南、廣東等地先后建起了84家國營華僑農場,其中福建18家,廈門竹壩農場就是其一。來自印度尼西亞、柬埔寨、泰國、緬甸、越南等國家的僑胞們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重回祖國懷抱,在廈門同安竹壩扎根了下來。
直到2018年國貿地產進駐竹壩,在鄉村振興發展的大背景下,這片偏遠的農場村落搖身變為了小有名氣的“南洋風情度假區”。楊雅婷和竹壩這片土地的結緣,便開始于2021年7月竹壩招商發力時期,因著文旅運營,她和這群承載著南洋記憶的老僑民們相識,以文旅運營者的身份,融入到這里,為著竹壩的振興,不遺余力地向外傳播著,這獨屬于竹壩的文化與故事。
賦能發展:探尋“僑”味中的鄉村振興文化新勢能
“不知怎樣走下去的人生,躲著也沒用,就要勇敢面對、全力抗爭!”
這是楊雅婷微信背景圖里的文字,這段話也恰巧詮釋了楊雅婷過去十年在文旅運營崗位上的“張揚”個性,更是她過去兩年在國貿地產商產文旅竹壩項目辛勤耕耘的精練總結。
大學畢業時,就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楊雅婷看著同班同學陸續進入外企,成為跟單員、報關員,她總提不起興趣。機緣巧合下,一場文旅運營崗位的面試,讓從小喜歡旅游的楊雅婷隱隱找到了自己的職業“向往”,于是她做出了和身邊同學迥然不同的選擇,在文旅行業一干就是八年。
兩年前,在文旅行業受疫情沖擊“停擺”的困境中,三十二歲的楊雅婷又一次做出了逆勢而上的選擇——從地產配套文旅運營轉向鄉村振興文旅工作,加入國貿地產商產文旅竹壩項目。
竹壩歸僑史跡館是竹壩歸僑文化對外傳播的窗口,也是楊雅婷來到竹壩后運營的第一個輕資產項目。老僑民們的南洋往事就濃縮在這個館藏中。
有著八年文旅工作經驗的楊雅婷敏銳地洞察到,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通過深耕歸僑的南洋文化基因,對史跡館的運營大有助力,為文旅助力竹壩發展,大有可為。
而實際上,由于項目趕工,史跡館工程交付時距離開業運營只剩下不到十天的時間,如何將南洋特色融入文化產品?什么樣的項目能夠讓游客深度參與體驗南洋文化?一個個難題接踵而至。
那段日子,她經常和團隊成員在史跡館加班討論方案到凌晨一兩點鐘,對一件件物料精心挑選、仔細核驗。結合前期對竹壩和歸僑的歷史資料考察,經過和設計公司的商討,融合竹子元素和南洋色彩、有著竹壩專屬標識“ZB”的南洋花磚應運而生,為史跡館增添了活潑的南洋氣息,也使得竹壩南洋文化的傳播符號化、品牌化。
南洋樂隊歡迎儀式、獨具特色的南洋服飾拍照打卡、印尼古早糕點和非遺手創作……楊雅婷通過資源整合,不斷豐富史跡館的文旅業態,帶動僑民參與其中。如今,竹壩歸僑史跡館已經成為竹壩旅游新地標和政府重點參觀接待項目。
在史跡館的運營之外,楊雅婷始終積極探索文旅與鄉村振興的融合路徑:昔日的蕭瑟長廊,搖身變為集農產品展示、南洋商品售賣、越南咖啡下午茶、親子DIY體驗項目為一體的“南洋商街”;荒草地變為了花海景觀帶、星空露營“網紅打卡地”……
想方設法地通過文旅力量賦能鄉村振興,輻射帶動周邊村民僑民的經濟收入增長,這是兩年來,楊雅婷和國貿地產商產文旅竹壩項目運營團隊辛勤耕耘的第一個課題。
從“0”到“1”:以翻越險峰的精神破解招商困局
距離廈門市區數十公里的同安竹壩,即使對于本地人,也鮮少會想到過來一探究竟。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吸引人流?成為擺在楊雅婷面前的第二道難題。
國貿地產商產文旅竹壩項目2020年剛建成時,便遇上了疫情,受客觀因素限制,建成后的兩年時間內,這里的“人氣”并不理想,項目招商近乎處在“零”的階段。市場的不成熟加之招商的機制不明確,讓初來乍到的楊雅婷犯了難,在和商家的合作洽談中,運營團隊四處碰壁。
楊雅婷和團隊綜合分析了竹壩項目的資源優勢和項目短板,四處奔走,不斷和商家溝通了解訴求,最后她和團隊大膽敲定了一種全新的“聯營”合作模式:商家負責提供硬件設施,國貿一方不僅提供場地,并且對商家后期的項目策劃運營提供持續指導,這樣一來,既減輕商家入駐壓力,又能保證竹壩項目的系統性和可執行性,實現共贏。
在聯營模式的支持下,楊雅婷成功扭轉竹壩招商劣勢,引進真人CS、星空帳篷營地、戶外越野俱樂部等熱門項目。越來越多的商家資源也慢慢聞聲而動,主動合作,竹壩的文旅項目豐富起來。
項目越來越豐富、熱門,園區的人氣自然水漲船高。兩年來,國貿地產商產文旅竹壩項目共接待游客近8萬人次,擺在楊雅婷和團隊面前的難題也一個個被擊破。
后來,楊雅婷還將這種聯營模式的招商經驗帶到了廣州國貿學原,打造出ini park潮流街區,幫助兄弟單位組織了兩場共17家的商家現場洽談會,推進招商工作。
兩年來,喜歡旅游的她卻沒想過休假,除了項目的日常運營外,更多時候她忙碌于各地出差學習項目經驗,為竹壩項目的業態拓展而奔波。從開發資源到爭取項目再到整合運營,一路走來,楊雅婷以不怕吃苦的勁頭堅持了下來,夜里挑燈找項目、看資料、想策略成為了常態,她卻樂在其中。
“我很喜歡在項目中的這種新鮮感和挑戰性,每做成一次項目,我就感覺又翻過了一座高山,很有成就感?!?/p>
步履不停:為業態更新精耕細作
受后疫情時期的持續影響,剛起步的國貿地產商產文旅竹壩項目盈利指標并不樂觀。
楊雅婷直言,2023年已過半,但文旅整體的創收額度距離運營目標還有差距。面對經營壓力,團隊不免有些擔憂,大家坐在一起匯報推進項目時,也顯得焦急且浮躁,她總是會不疾不徐地和大家說:“一步一步慢慢來,別著急。”
“慢慢來”的沉穩與平和并不意味著楊雅婷在項目推進的執行上有所懈怠,更多的是全心投入在項目里的精細和嚴謹,在業態更新中她從未停止思考。
近期,為了拓展原有項目資源的營利增長點,竹壩的花海片區準備引進房車基地項目。在籌備階段開會討論時,楊雅婷不斷地拆解出項目的細節問題:三天兩晚的周期合不合適?定價區間是否能夠接受?旅游動線可不可以再優化……她會停下來,認真地聽部門每一個人的意見想法,團隊成員們也可以隨時就新的疑問和思考進行補充。
“我不希望我的管理是強壓式,而是以‘做朋友’的這種方式讓大家暢所欲言。”作為運營管理者,楊雅婷講求在開放平等的“頭腦風暴”中,和團隊碰撞出一個又一個鮮活有趣的點子、想法,為業態創新持續賦能。
下班后的傍晚,楊雅婷經常伴著晚霞,在竹壩走一走,散散步。“你看,我們研學基地二期馬上就要建成了,可以容納2900多名學生,這樣目前我們床位限制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楊雅婷激動地介紹道。這里每一處翻新的土地、新修的溝渠、培育的花草……她都如數家珍,對園區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抑制不住。
她始終認為自己深耕的這些業態和當前人們的美好生活需求是息息相關的,楊雅婷也喜歡在這種持續的挑戰和探索中,不斷重塑自我,為城市創造美好服務。
就是這樣一位選擇角落的花、選擇少數人走的路的楊雅婷,選擇站在斑斕之外,但鮮活在熱愛之內。誠如她所說:“商產文旅正在發力的階段,我們停不下來?!保ㄗ?周雨睛)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