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棋入戲》這部小說由《經濟日報》出版社正式出版,作者是王淇悅。這是一本27萬字的長篇財經小說,講述發生在 21 世紀 20 年代上海灘的一個資本故事。以一位新來上海的年輕女士視角,親歷一起巨額海外收購失敗項目的轟然倒塌,揭示表面上是偶然被騙,實際是企業內部各種腐敗,“不論對錯,只看得失”價值觀的深層次問題。
王淇悅是一名金融圈的才女。她曾是券商投行從業者、資深財經新聞人、風險投資機構從業者,如今又多了一個身份:財經作家。十多年投行、外企、媒體工作經歷,讓王淇悅對金融行業、金融生態有著長期觀察和深度思考。
說起《如棋入戲》作者王淇悅的個人職業經歷,很多人應該會感到羨慕。王淇悅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她曾擔任大型國企證券公司品牌負責人、美股上市金融機構品牌市場部總經理;就職于某風險投資機構。更早為資深財經媒體人;政府公務員;亦曾供職于 WPP 集團 Burson-Marsteller。
她頂著父母的強烈反對,從政府的公務員辭職,成為中國一線財經媒體的高級記者,再到著名的外企傳媒集團,再加入大型的國資證券公司董辦,再到美元基金風險投資機構。
這些工作的門檻都很高,非常吸引人,大部分人花很大力氣去獲得那樣的一份工作,就可以做到老,一輩子從此衣食無憂。但在王淇悅的人生中,在每一段選擇上,她都勇敢的舍棄掉當下的安逸,放棄了一份份讓人羨慕的工作,不斷地走出舒適圈,挑戰她自己。
“我腦子里就沒有對’安逸’有過特別的追求,安逸這個詞,在我的人生中并不是重要的考慮因素。所以,在別人可能糾結很久是否放棄當下的安逸時,我放得特別灑脫,毫不覺得惋惜。就是從心底里覺得當下的那個自己還不夠優秀,我想朝著更優秀的方向再往前走?!彼f道。
王淇悅是一個很有想法,不隨遇而安的人。回憶起在財經媒體的記者生涯,尤其是早年間在財新傳媒,王淇悅將那段工作經歷比喻成“上商學院”,“我覺得沒有一所商學院會像記者生涯那樣鍛煉人。尤其是在十多年前,財經媒體的輝煌時代,遵守著嚴格的新聞專業主義,嚴謹的報道習慣,對真實性必須反復推敲和驗證,對金融生態必須深度理解。那樣的時代,對青年記者是非常嚴格、非常好的時代,能打下非常堅實的底子?!?/p>
從大學畢業起,王淇悅最早是通過省考,正式考取了公務員的身份,進入當地的政府部門工作。后進入《財新》傳媒、《21世紀經濟報道》、《界面新聞》從事財經記者工作,近十年的財經報道生涯,奠定了她對金融生態的長期觀察和思考的框架。
后來,王淇悅正式進入一家大型國企證券公司總部工作,更是讓她從觀察者,成為親身參與者。由于她長期跟蹤報道宏觀經濟、金融機構、資本市場,接觸面的多樣化,又善于觀察和獨立思考,使得王淇悅對金融生態,以及金融機構有著深入的真實的認識。
她從小就不喜歡假的東西,而是喜歡真實。我們平時看到的書籍、電視劇、電影、或媒體文章中,這些傳媒呈現的內容中,充斥著虛假邏輯、虛假情節。王淇悅問過很多金融圈內的投資人、投行人、基金經理等,得到的答案高度一致,那些人幾乎平時都極少看電視劇、電影、小說。一個原因是因為確實忙,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覺得假。這其實代表了很大一部分讀者、觀眾的心態,因為傳播內容呈現的邏輯、情節太假,或是和事實偏差太大,這些有辨識能力的人,根本就不看。
而對于那些對人生、對社會、對外界還不具備辨識能力的青少年來說,他們往往是先通過電視劇、電影、小說對外界形成一定的認識,基于虛假的邏輯背后想要傳遞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對讀者的引導都是有很大問題的。
王淇悅想通過她的寫作,基于真實的邏輯寫都市里最精英群體的故事,深刻的反映真實的時代里真實的我們。這個真實時代的人群,既有顯著的大人物,也有底層的小人物,更有從底層奮力往上攀爬的中間人物。
在《如棋入戲》這本書里, 陸家嘴的投行、民營金融公司、和新興互聯網新貴企業最終在同一個漏洞百出的項目上坍塌,引人深思。聲名顯赫的大人物,和出賣靈魂往上攀爬的小人物,都伴隨著一場他們自己一手搭建的華麗殿堂的坍塌,而早早得走向了終點。書中的多位人物以一種異常悲壯的方式,走過了一段匆忙的人生。
“如果年輕人再對上流社會有所向往,再對紙醉金迷的修羅場的金融圈趨之若鶩,當看到這本書時,他們腦海中有一些停留和思考,哪怕是一絲絲警覺,哪怕是一閃而過的醒悟,那也是一種意義?!蓖蹁繍偙硎?。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