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91版)
■
二、二。結合長期應收賬款對應的客戶名稱、歷史逾期情況、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說明壞賬準備是否充分,是否符合新金融工具標準對預期信用損失的標準要求。
(一)長賬齡應收賬款對應的客戶名稱和歷史逾期情況
長賬齡應收賬款前五大客戶明細
單位:萬元
■
(二)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說明壞賬準備是否充分
同行業公司應收賬款的年齡分布如下:
■
與行業對比,按賬齡組計提的壞賬準備比例如下:
■
注:數據來源于2022年同行業上市公司報告。
2022年底,公司應收賬款年齡主要集中在1年以內,壞賬準備按應收賬款年齡組合計提的比例為8.04%,與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基本一致。
(三)是否符合新金融工具標準對預期信用損失的規范要求
根據公司應收賬款回收歷史統計,近三年各階段賬齡的平均遷移率如下:
■
公司各階段應收賬款年齡計提比例高于歷史損失率,壞賬準備已充分計提,符合新金融工具標準對預期信用損失的標準要求。
問題五
關于應付票據。
2022年,公司應付票據1000元,737.61萬元,同比增長133%;貨幣資金限額為5000元,248.83萬元,同比增長17%。
請公司:(1)根據相同的控制口徑,前五名應付賬單對應的對象名稱、采購模式和產品是否存在相關關系,與主要供應商的匹配是否存在重大差異;(2)結合應付賬單的規模、結算方式和保證金比例,說明報告期內應付賬單顯著增長的原因和合理性,以及與貨幣資金有限的匹配。
回復:
1、根據相同的控制口徑,列出前五張應付票據對應的對象名稱、采購方式和產品是否存在相關關系,是否與主要供應商有重大差異
對應供應商列出前五張應付票據如下:
單位:萬元
■
上述前五張應付票據對應供應商無關聯關系,具體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前五大供應商在2022年列出如下:
單位:萬元
■
前五大供應商與應付票據對應供應商前五大不一致的原因:
■
公司前五大應付賬單余額對應的供應商與前五大供應商只有一個重疊,差異較大,主要是由于結算方式、信用期和結算條款不一致造成的。
二、二。結合應付賬單的規模、結算方式和保證金比例,說明報告期內應付賬單大幅增加的原因和合理性,以及與貨幣資金有限的匹配。
2021-2022年應付票據規模、結算方式、保證金比例如下:
單位:萬元
■
單位:萬元
■
供應商采購結算方式是否使用票據支付主要取決于公司與供應商簽訂的采購合同中約定的結算方式。公司嚴格按照合同和信用期支付供應商付款。2022年營業收入較上期增長13.99%,采購金額較同期增長。因此,報告期內應付票據的大幅增長是一種合理的增長。
2022年,銀行承兌匯票余額對應保證金3005.07萬元,與2022年底有限貨幣資金相匹配。
問題六
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量。
2022年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為6684.4萬元,同比增長314%。分季度,2022年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分別為1020.48萬元、390.74萬元、541.26萬元、431.93萬元。請說明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量與去年相比發生變化的原因,以及各季度現金流差異較大的原因和合理性。
回復:
1、公司季度結合銷售收入和收款情況,說明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量較去年有所變化
公司2021-2022年季度收入、銷售收款、經營活動現金流如下:
單位:萬元
■
銷售收款及采購付款在2021-2022年季度發生變化:
單位:萬元
■
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業產品的應用需求受兩家電網公司及其下屬電力公司項目進度的影響,項目從申報、審批、招標到項目建設、設備供應、調試安裝周期長。通常,兩大電網公司和電氣成套設備供應商每年從第一季度開始招標各批材料,供應和驗收相對滯后。受此影響,行業運營的季節性特征較為明顯,收入確認和銷售支付主要集中在下半年。
2021年和2022年,公司年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86.06%和80.37%,銷售收入與營業收入相匹配。2022年上半年和下半年銷售收款占當期收款金額的37.64%和62.36%,2021年上半年和下半年銷售收款占39.3%和60.7%。
公司根據供應商的信用政策和銷售收款情況制定采購付款計劃,使經營現金流入和流出盡可能匹配。2022年,公司每季度采購付款占銷售收款的79.96%、90.66%、90.91%和66.90%,去年同期每季度采購付款占銷售收款的115.72%、128.02%、75.27%和54.89%。本季度采購付款占銷售收款比例明顯優于去年同期,本期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更加健康。
此外,公司業務活動的凈現金流量也受到與業務活動相關的稅費、薪酬和其他現金收到和支付的綜合影響。
2022年第一季度經營現金流凈額較同期增加4876.49萬元,主要受2022年第一季度采購支付同比減少527.24萬元的影響,其中票據到期支付減少2604.76萬元,電匯支付減少262.48萬元。
2022年第二季度經營現金流凈額較同期增加2310.29萬元,其中銷售收款較同期增加700萬元,因政策性緩繳而支付的稅費較同期減少673.91萬元,其他與經營活動相關的現金凈流出減少947.68萬元,共計2.321.59萬元。
2022年第三季度經營現金流凈額較同期減少122.52萬元,主要是由于第三季度采購支付同比增加1000元,963.81萬元,稅收政策緩繳同比減少763.5萬元。其中,采購付款票據到期支付同比增加157.19萬元,電匯支付同比增加386.62萬元。
2022年第四季度,營業現金流凈額較同期減少894.34萬元,其中銷售收款同比增加291.23萬元,采購付款同比增加2.540.50萬元,繳納的稅費同比增加2.004.18萬元,其他與營業活動相關的現金凈流出減少809.50萬元。凈流出總額減少743.94萬元。
二、各季度現金流差異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
2022年各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量如下:
單位:萬元
■
公司根據供應商的信用政策和銷售支付情況制定采購支付計劃,盡可能匹配經營現金的流入和流出。2022年公司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量為6684.40萬元。由于銷售收款金額和采購付款金額占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流出金額的77%以上,且各季度比例相對穩定,各季度現金流量差異主要受上述兩個項目的發生和采購付款占銷售收款比例的影響。本年度每季度采購付款占銷售收款的79.96%、90.66%、90.91%和66.90%,一、四季度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較高,二、三季度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較低。
綜上所述,公司每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量差異較大是合理的。
問題七
關于科技創新屬性。
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為2407.98萬元,占營業收入的4%。近三年來,公司研發費用逐年下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同時,核心技術人員自上市以來共離職2人。請說明R&D費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否對R&D能力、核心競爭力、新業務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是否存在影響核心技術團隊穩定性和科技創新屬性的情況或潛在風險。
回復:
1、請說明R&D費用下降的主要原因,以及是否對R&D能力、核心競爭力、新業務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結合業務規劃、核心技術團隊變化、R&D項目具體進展、R&D費用構成和變化。
(一)公司2022年R&D費用下降主要是因為試驗費減少
從2021年到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的構成及變化明細如下表所示:
單位:萬元
■
2021-2022年研發試驗費分項目如下表所示:
單位:萬元
■■
2022年,公司R&D費用為2407.98萬元,較2021年下降246.79萬元,下降9.30%。實驗費用下降407.24萬元,下降31.30%。實驗費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R&D項目研發階段的影響。
2021年配網研發項目試驗費集中支付,其中新一代智能高壓開關柜產品研發試驗費230.17萬元,環網柜產品研發一二次深度融合215.43萬元,40.5kV CGIS金屬封閉開關產品研發187.83萬元,新一代一、二次融合柱上開關產品研發51.55萬元,研發項目已結束;2022年研發新結構高壓避雷器;±根據研發進度,11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雷電防護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玻璃釉及電阻片新工藝研發等避雷器及電阻片研發項目于2021年投入試驗費354.34萬元。
(二)公司2022年R&D費用下降不會對公司R&D能力、核心競爭力、新業務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在業務規劃方面,公司將繼續堅持“聚焦高端、文化引領、創新驅動”的經營理念,堅定技術驅動的戰略方向,依托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河南特高壓輸變電保護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超高壓實驗室等研發平臺,抓住“十四五”系列規劃中新能源大發展帶來的機遇,繼續開展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和成果轉化。促進產品迭代升級和產業鏈延伸。擴大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電化學儲能設備和系統市場,開展陶瓷基板研發,進入新能源領域,同時提高避雷器和智能配電網系列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擴大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電化學儲能設備和系統市場,開展陶瓷基板研發,進入新能源領域,同時提高避雷器和智能配電網系列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目前,公司已開展智能能源管理系統、陶瓷基板等技術研發,為上述業務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至于核心技術團隊的變化,截至2022年底,公司擁有6名核心技術人員,兩名核心技術人員在離職前有序完成工作交接。公司任職期間申請的專利不是單一發明人的專利,而是職務發明創造的。上述專利所有權屬于公司,不存在專利糾紛或潛在糾紛,其離職不會影響公司專利權的完整性。公司研發工作由所有研發人員組成,不單獨依賴特定的研發人員,公司研發團隊具有后續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能力,核心技術人員離職不會對公司技術研發和生產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也不會對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影響。
同時,公司不斷引進高端技術人才和R&D管理人才,不斷壯大R&D團隊,提高R&D人員工資,增強R&D實力。2022年底,公司研發人員49人,比2021年底增加7人,占公司總人數的12.60%;2022年,公司R&D人員總工資707.32萬元,同比增長23.75%,平均工資同比增長6%。R&D人員數量和R&D人員工資呈上升趨勢。
截至2022年底,公司擁有16個核心技術和研發項目技術及20個在研項目。公司擁有的核心技術均為自主研發,均為專有配方或專利技術,并已在公司產品中得到充分應用,實現了成果的有效轉化。同時,公司圍繞主要業務發展方向和未來發展戰略,結合行業新技術、新技術實施多個新產品研發項目,在避雷器和智能配電網系列產品、智能能源管理平臺等業務方向多層次技術儲備,為公司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保障。請參閱公司2023年4月28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上的核心技術和研發項目的具體情況(http://www.sse.com.cn)《金冠電氣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披露的“第三節管理討論與分析”“二、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經營模式、行業情況及研發說明”“(四)核心技術及研發進展”。
綜上所述,公司在報告期內不斷引進高端技術人才和R&D管理人才,不斷壯大R&D團隊,提高R&D人員工資,增強R&D實力。圍繞主營業務發展方向和未來發展戰略,公司在避雷器、智能配電網系列產品、智能能源管理平臺等業務方向開展多層次技術儲備,鞏固和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為公司新業務的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保障。2022年公司R&D費用下降不會對公司R&D能力、核心競爭力、新業務拓展產生不利影響。
二、是否存在影響核心技術團隊穩定性和科技創新屬性的情況或潛在風險
(一)不存在影響核心技術團隊穩定性或潛在風險的情況
鼓勵R&D和技術人員積極參與技術研究和產品創新,通過提供優秀的R&D條件,建立績效考核機制,有效提升R&D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維護核心技術人員的穩定性。同時,為了將核心技術人員的利益與公司的成長發展深度綁定,與核心技術人員分享公司發展的紅利,保持研發人才的穩定,公司于2022年實施了股權激勵計劃,并首次授予核心技術人員股權,請參考公司2023年4月28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上實施的核心技術人員持股計劃的具體情況(http://www.sse.com.cn)金冠電氣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披露的“第四節公司治理”、“十三、公司股權激勵計劃、員工持股計劃或其他員工激勵措施及其影響”。目前,公司不存在影響核心技術團隊穩定性或潛在風險的情況。
(二)公司符合科技創新屬性評價條件
根據《科技創新屬性評價指南(試行)》,公司仍符合科技創新屬性評價標準一的所有條件,具體如下:
■
如上表所示,公司仍符合科技創新屬性評價標準1的所有條件,2022年研發成本下降不會對公司科技創新屬性評價條件的適用產生不利影響。目前,公司不存在影響科技創新屬性評價條件的情況或潛在風險。
特此公告。
金冠電氣有限公司董事會
2023年5月25日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