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匡繼雄
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正成為我國推動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上市公司是國民經濟的“基本盤”,積極踐行ESG理念,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為此,證券時報·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對愛鳳環環??萍加邢薰荆ê喎Q愛鳳環)董事長兼聯合創始人陳清祥進行了專訪。
陳清祥目前還兼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及馬來西亞泰萊大學客座教授,他曾帶領團隊開發出了電信業有害垃圾管理、電子廢料循環利用及高樓垃圾分類等重要行業標準,是跨國界的ESG管理與實踐專家。在采訪中,陳清祥對企業ESG實踐的關鍵、原則以及國內外差異進行了分析,為上市公司提升ESG實踐水平提出了有益的建議。
將爛沙灘變成綠沙灘
證券時報記者:請介紹下您的早期經歷,您在ESG實踐方面的首個成功案例是什么?
陳清祥:我的家鄉在馬來西亞邦咯島,該島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島嶼之一,但一度被生活垃圾所包圍。為此,2013年,我帶領團隊,以非政府組織的名義在島上發起了“讓焚化爐無垃圾可燒”的倡議,帶動全島居民實施垃圾分類。剛開始,島上居民因此前沒有垃圾分類的習慣,效果并不明顯。據此,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將帶有條碼的垃圾袋分發到每家每戶;然后根據條碼識別住戶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追蹤了解哪家沒做垃圾分類、哪家沒有正確分類;接著,針對居民不參與垃圾分類或者參與率不高的情況,推出獎勵機制,給予垃圾分類參與者一定的獎勵,推動大家參與其中。針對居民不能正確進行垃圾分類的情況,我們會上門普及相關知識,定期開展具有教育意義的游戲和活動。最終,我們通過“大數據+社區”的模式帶動整個島的居民開展垃圾分類,將一個充滿爛泥巴及垃圾的海灘復原為干凈沙灘,還原大自然的美麗,也帶動了其他區域參與垃圾分類。
通過這個案例,我意識到垃圾問題不在垃圾本身,而在于人,運用大數據對垃圾全程識別跟蹤,實時監控垃圾回收質量,并利用人工智能分析的數據導向,可以從源頭控制垃圾分類和減量;垃圾分類可以由社區和個人來推動,不能只靠政府或大型企業。2016年,我們將非政府組織升級為社會企業,為客戶提供物品回收系統平臺及服務;2019年,我們在中國成立愛鳳環,服務也隨之升級,業務涉及數字化固廢管理、綠色數據采掘、綠色辦公、ESG咨詢等服務,助力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推動從線性經濟模式
進入循環經濟模式
證券時報記者:您認為上市公司踐行ESG的關鍵是什么?
陳清祥:目前國內多數上市公司所處行業被“獲取-制造-廢棄”的線性經濟模式所主導,追求盈利最大化是其主要目標,由此帶來了污染、貧富差距、社會階層分隔等一系列負面影響,這些問題被排除在公司核心利益之外,缺乏有效管治和處理。
上市公司踐行ESG,解決因公司追求發展而產生的負面影響,關鍵是要從線性經濟模式進入循環經濟模式,擺脫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依賴,減少浪費和污染,循環利用產品和材料,從資源開采轉向資源再生。
推動上市公司從線性經濟模式進入循環經濟模式有待政府完善相關條例,規范項目的三大體系:一是投資體系,規定項目投資額中必須有一定比例的資金投入循環經濟、ESG等事項;二是執行體系,規定項目投資及盈利資金由專業的ESG機構或NGO(非政府組織)來執行,執行結果必須經專業機構審計,避免資金落入企業利益相關方口袋;三是價格體系,規定生產者為產品廢棄物買單,產品的價格必須包含碳稅、ESG及環境管理費用,這要求所有生產者都能遵守新的價格體系。
證券時報記者:您認為國內外上市公司在踐行ESG理念方面存在何種差異?
陳清祥:在踐行ESG理念上,國內外企業所處的階段不同。國外企業更早踐行ESG理念,已經進入了成熟階段。比如歐盟多國經過長時間的辯論、實踐和調整,形成較為完善的ESG制度體系;推出了不少新的概念和想法,如監控產品碳足跡和生命周期,讓上市公司參與自己產品的開發、廢物管理、垃圾管理等。
國內ESG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不少上市公司管理層、員工對踐行ESG理念并不關心,有些只是流于形式,沒有落地。由于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ESG發展已較為成熟,建立了較為完善的ESG生態系統,我們可借鑒其在ESG實踐方面的成功經驗,并結合我國國情,推動上市公司提升ESG水平,促進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例如,在制度層面,歐洲為了解決廢棄物所引起的環境問題,出臺了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EPR),強制要求大型企業,尤其是消費品公司執行該規定,通過支付“生態貢獻”費用來確保其產品在使用壽命結束時所產生的廢物能夠得到妥善處理。針對消費者,歐洲還設立了環境押金制度,以調動民眾返還廢棄物的積極性:消費者在購買具有潛在環境污染的產品時,需要繳納部分額外費用;在產品報廢后,如果消費者將這些廢棄產品交還生產者或者指定的回收系統,可以退回先前繳納的押金。
在公司層面,我們有個客戶L'OCCITANE(歐舒丹),是一家法國化妝品企業,長期專注推進減少浪費,在全球范圍內推行空瓶回收、可循環包裝、低碳物流運輸等一系列可持續舉措。2019年,歐舒丹馬來西門店與我們合作開啟“空瓶回收計劃”,顧客帶6個使用后的空罐子(含L'OCCITANE以外的牌子)到任何一個門店,均可享有門店產品的折扣,還有小獎勵。顧客把這些空罐子拿到店面的時候,他們也順便買了其他東西,門店客流量提高了,銷量和營業額也隨之提高。對于社會和環境而言,此項活動能有效促進塑料瓶的安全回收,減少廢棄塑料對環境的影響,塑造可持續性發展模式。因此,我認為ESG是推動企業向循環經濟轉型的唯一途徑,也是各行業進入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最好方法。
上市公司踐行ESG
應堅持三大原則
證券時報記者:您認為上市公司踐行ESG應堅持何種原則?
陳清祥:上市公司踐行ESG在三維度應分別堅持雙中和、兩個百分百和綠色辦公這三個原則。
一是在環境維度應堅持雙中和原則,即碳中和與零垃圾。上市公司一方面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另一方面避免使用無法自然分解的原材料,盡可能回收與堆肥,達到相對“零垃圾”。
二是在社會維度應堅持兩個100%原則,即員工100%的參與、執行做到100%的準確。員工要參與到每一項垃圾減量、碳減量、公益等有利于提高公司社會績效的活動中去;員工參與活動的行為百分百符合規范。如,企業開展扶貧活動,每個員工必須參與,同時每個員工必須在其上報的鄉區按照規范做了扶貧工作,這樣就做到了兩個百分百。
為幫助企業達到兩個百分百,可以采用如下措施:一是實行獎勵機制。動員員工進行垃圾分類等活動,將活動與績效掛鉤。二是賦予員工使命感,提高員工參與率。讓員工作為公司代表在其社交范圍去踐行ESG和做社會公益,既能提升員工和公司的形象和口碑,也可加強員工與公司的連結度。例如,全球最大的牛奶包裝供貨商TetraPak(利樂)通過員工和社區對接,回收空牛奶罐,并給予居民和員工一定的獎勵,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參與率和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對公司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大有裨益。
三是在治理維度應該堅持綠色辦公原則,通過打造綠色辦公管理平臺,對企業的垃圾、用水、耗電、空氣質量和員工行為進行管理。上市公司通過綠色辦公管理平臺,不僅可以了解到員工的考勤情況,還可以了解到員工有沒有積極參與零垃圾、節能減碳、社會公益等方面的工作,大幅提高公司內部管理的效率。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