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代碼:688211 證券簡稱:中科微至 公告編號:2023-026
中科微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于2022年年度報告的事后審核問詢函的回復公告
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并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
中科微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中科微至”)于2023年5月10日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公司管理部向公司發送的《關于對中科微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的事后審核問詢函》(上證科創公函【2023】0119號),以下簡稱“《問詢函》”,根據《問詢函》的要求,公司與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簡稱“年審會計師”)、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持續督導機構”)對《問詢函》所列問題進行了認真核查并作出如下回復:
問題1 關于業績下滑
年報顯示,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1,489.59萬元,同比增長4.76%,歸母凈利潤為-11,871.97萬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19,076.11萬元,由盈轉虧。毛利率為14.78%,較上年下降13.79個百分點。請公司:(1)列示主要訂單的收入、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定量分析業績由盈轉虧、毛利率大幅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說明公司盈利能力及主營產品競爭力是否出現下滑,如是,請提示風險并作披露;(2)公司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中工資薪酬同比增長58.93%、89.02%和58.94%,說明銷售、管理、研發人員薪酬大幅增加的合理性以及與公司業績的匹配性;(3)公司為適應市場的競爭變化下調了產品的售價,結合同行業可比公司同類業務毛利率情況,說明公司采取的降價策略、毛利率變動情況是否與可比公司存在較大差異,公司毛利率下降是否符合行業趨勢;(4)結合在手訂單預計毛利率情況,說明毛利率是否存在繼續下滑的風險,如是,請充分提示風險并補充披露。請年審會計師對問題(1)和(2)核查并發表明確意見。
回復:
一、公司說明
(一)列示主要訂單的收入、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定量分析業績由盈轉虧、毛利率大幅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說明公司盈利能力及主營產品競爭力是否出現下滑,如是,請提示風險并作披露
2021年和2022年,公司影響利潤水平的主要指標情況如下:
■
公司業績由盈轉虧、毛利率大幅下滑的原因分析如下:
1、主要訂單的收入、成本情況
公司的主營業務為智能物流分揀系統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及銷售,產品按照客戶的實際需要具有定制化特征,單個訂單的毛利率受到訂單具體產品配置、客戶報價策略以及后期項目實際執行情況的不同而存在差異。
2021年和2022年,公司按產品類型分類的收入、成本及毛利率具體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2022年,公司綜合毛利率為14.78%,同比下降13.79個百分點,各主要產品毛利率均較上一年度存在不同程度下滑,主要因市場競爭加劇導致的銷售單價下降所致。2022年,受宏觀經濟變化、同行業競爭激烈的影響,公司為提升市場占有率,且快速投放新產品和獲取新客戶的訂單,對銷售產品定價做出調整以維持競爭優勢。
以前十大訂單為例,2021年和2022年,公司前十大訂單收入、成本及毛利率具體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2、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情況
2022年,公司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較上一年度整體變動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1)銷售費用
2022年,公司銷售費用較上一年度具體變動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2022年,公司銷售費用為11,130.98萬元,較2021年增長63.30%,主要是職工薪酬及銷售推廣費增加較多,其中職工薪酬較2021年增加1,123.78萬元,同比增長58.93%,主要是2022年公司為進一步提升銷售團隊的積極性,提高市場份額,通過整體上調薪酬水平建設經驗豐富的境內外銷售團隊;銷售推廣費增加1,257.91萬元,同比增長317.92%,其中主要是售后維保費支出1,217.40萬元,主要系對于部分已超出質保期的項目,公司為維護客戶關系,為客戶提供免費維保服務的支出。
(2)管理費用
2022年,公司管理費用較上一年度具體變動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2022年,公司管理費用為8,897.26萬元,較2021年增長70.66%,主要是由于職工薪酬同比增加2,116.07萬元,同比增長89.02%,主要是因為公司進一步加強了管理團隊的建設,2022年末公司管理人員人數較上年末增加13.16%,其中中高級管理人員人數增加72.41%,且公司每年根據經營情況和規劃對管理人員薪資合理化調整,導致職工薪酬增加。
(3)研發費用
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較上一年度具體變動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為20,667.59萬元,較上年增加7,278.17萬元,同比增長54.36%。研發費用增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研發人員投入增加,2022年公司立足未來長遠高質量發展,推進物流核心部件工業傳感器和動力科技部件的研發,進一步加強了高素質人才團隊的建設,積極擴充了研發團隊,研發人員增加244人,職工薪酬較上年增加3,373.41萬元;
2)研發材料投入增加,公司持續重視研發投入,布局系列化產品線,加強對智能倉儲系統、分揀系統配套核心部件的研發,研發測試材料及測試線搭建成本等投入較上年增加4,395.37萬元,同比增長135.54%。
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為8.93%,同比增加2.87個百分點,高強度的研發投入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3、信用減值損失和資產減值損失
單位:萬元
■
2022年,公司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較上年大幅增加,主要是公司2021年四季度形成的應收賬款26,716.67萬元,因客戶回款時間受其資金安排的影響,且部分客戶款項支付的審批流程較為復雜,未嚴格按照合同約定收款節點及時支付,導致這部分款項在2022年未及時收回,轉為1至2年賬齡的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比例從5%增長到30%,對應的壞賬計提金額增加6,679.17萬元。
2022年,公司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較上年大幅增加,主要是存貨跌價準備較上年增加3,558.90萬元,增長99.57%,其中原材料計提跌價準備增加1,972.49萬元,增長154.36%,主要是2021年下半年度備貨的原材料在2022年未能完全消耗,隨著技術迭代和方案變更,未來預計難以耗用;在產品計提跌價準備增加1,586.41萬元,增長69.08%,主要是長期未驗收項目庫齡增加導致。
綜上,2022年度公司業績由盈轉虧主要是受到市場競爭因素導致的毛利率下滑,以及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和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增加綜合導致。
4、公司盈利能力及主營產品競爭力未出現重大不利變化
公司主要從事智能物流分揀系統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及銷售服務,是國內智能物流分揀系統領域內領先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致力于為快遞、物流、電商等行業提供智能化綜合集成解決方案。
2022年,我國倉儲物流發展有所放緩。2022年社會物流總費用17.8萬億元,同比增長4.4%。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7%,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供應鏈效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根據灼識咨詢報告,2022年中國智能物流裝備市場規模達到829.9億元,增速相對放緩,同比增長16.1%,主要受到2022年宏觀環境和下游需求等因素影響,快遞快運的流通產生了一定限制等影響,部分制造業企業也面臨市場不確定的影響,導致部分大規模固定資產投入或建設計劃推遲。
受益于快遞物流行業的發展和公司產品與核心技術在行業內的領先優勢,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持續增長,但為提升市場占有率而下調部分產品銷售定價、持續提高的研發投入以布局系列化產品線,公司盈利能力短時間內有所下降。
公司將繼續在產品技術開發、產能擴充、品牌業務發展、人力資源整合以及融資等多層次、全方位提高公司的持續發展能力,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更好地適應公司未來發展需要。2022年,公司主要與國內龍頭物流企業深入合作,同時持續增強設備核心部件的自產能力,保持采購與銷售的穩定性,結合自身產品及國家產業政策、市場供需情況等制定經營策略,主營產品競爭力未出現重大不利變化。
2023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115.5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90.36%,實現凈利潤3,166.54萬元,較上年增加4,235.75萬元。公司2023年一季度盈利能力未出現進一步下滑,但是受宏觀環境、下游需求和上游采購等多種因素影響,仍然存在相關經營風險。
公司已在2022年年度報告中充分披露盈利能力下降的風險,具體如下:
“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自于自動化分揀系統的銷售,2020年度、2021年度及2022年度,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38.34%、28.54%和14.45%。公司的毛利率主要受到市場需求、銷售單價、生產成本、產品結構等因素影響。若宏觀經濟、市場競爭程度、原材料價格等發生重大不利變化,而公司不能通過技術創新、工藝革新、擴大生產規模等措施降低生產成本、保持公司的競爭優勢,公司存在業績大幅下滑或虧損的風險。”
(二)公司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中工資薪酬同比增長58.93%、89.02%和58.94%,說明銷售、管理、研發人員薪酬大幅增加的合理性以及與公司業績的匹配性
2022年和2021年,公司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中工資薪酬及人均薪酬具體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注:人均薪酬=職工薪酬/平均人次,平均人次=當期該類別領薪總人次數/對應期間月份數。
1、銷售費用中職工薪酬的變動原因
2022年,公司銷售費用中職工薪酬為3,030.77萬元,較2021年增長58.93%,主要原因為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逐漸增長、客戶數量和類型的不斷豐富以及公司未來多區域、國內外市場規劃的提前布局,公司為加強市場覆蓋力度,進一步擴充銷售團隊,以支持業務擴張需要,同時為有效激勵銷售人員進行市場開發活動,進一步提升銷售人員的薪酬,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1,489.59萬元,較2021年增長4.76%,銷售人員薪酬與公司營業收入變動趨勢一致。
2、管理費用中職工薪酬的變動原因
2022年,公司管理費用中職工薪酬為4,493.25萬元,較2021年增長89.02%,主要原因為2022年,公司為滿足各區域業務布局,在中國江西、中國安徽、馬來西亞、美國、俄羅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設子公司,持續補充管理人員基礎崗位,管理人員數量大幅上升。
3、研發費用中職工薪酬的變動原因
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中職工薪酬為9,096.75萬元,較2021年增長58.94%,主要原因為2022年公司立足未來長遠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推進從物流裝備系統、解決方案到核心部件的全產業鏈研發,重點推進物流核心部件工業傳感器和動力科技部件的研發,其中,工業傳感器的布局以機器視覺領域為主,動力科技的布局包括伺服、電機、電滾筒等核心部件。公司根據研發需求擴充研發人員隊伍,研發人員數量大幅上升,導致薪酬支出增加。
(三)公司為適應市場的競爭變化下調了產品的售價,結合同行業可比公司同類業務毛利率情況,說明公司采取的降價策略、毛利率變動情況是否與可比公司存在較大差異,公司毛利率下降是否符合行業趨勢
2022年,公司綜合毛利率為14.78%,同比下降13.79個百分點,各主要產品毛利率均較上一年度存在不同程度下降,主要因市場競爭加劇導致銷售單價下降所致。2022年,受宏觀經濟變化、同行業競爭激烈的影響,公司為提升市場占有率,快速投放新產品和獲取新客戶的訂單,市場部門降低了訂單預期毛利率,對主要產品的銷售定價做出調整以維持競爭優勢,2022年公司主要產品平均單價有所下降。
根據公開披露的資料,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未公開披露其在相關產品上的具體競爭策略,對于價格競爭情況中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其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目前我國智能物流市場仍處在快速增長階段,行業參與者眾多,且新進競爭者不斷增加,各家企業為穩固市場占有率、維護客戶關系及順利爭取大客戶的重要訂單,價格競爭更加激烈?!睆耐袠I可比公司毛利率變動趨勢來看,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各物流裝備生產企業均壓縮了毛利空間。
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于交叉帶分揀系統、總集成式分揀系統、大件分揀系統等智能物流分揀系統,上市公司德馬科技、科捷智能與擬上市公司欣巴科技、中郵科技與公司從事相近業務,近三年上述可比公司對應產品具體毛利率情況如下:
■
注1:可比公司數據來源于WIND資訊、上市公司定期報告及招股說明書;
注2:欣巴科技2022年交叉帶分揀系統毛利率為2022年1-6月數據。
近三年,隨著智能物流分揀設備市場競爭情況愈發激烈,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呈下降趨勢,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變動趨勢與可比公司毛利率變動方向一致,符合行業趨勢,2022年度,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與可比公司對應產品平均毛利率不存在重大差異。
(四)結合在手訂單預計毛利率情況,說明毛利率是否存在繼續下滑的風險,如是,請充分提示風險并補充披露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的在手訂單預計毛利率范圍為15%-20%,且2023年一季度驗收項目的毛利率為18.28%。雖然目前整體市場競爭較為激烈,但公司毛利率繼續大幅下滑的風險較小,公司已在2022年年度報告中的風險因素部分充分披露毛利率下降的風險。
二、持續督導機構核查程序及意見
(一)核查程序
持續督導機構履行了以下核查程序:
1、對2022年度各產品類型的毛利率計算進行復核,并與上一年度各產品毛利率進行比較。對于毛利率較上一年度發生重大變化的產品類型向公司管理層了解具體原因;
2、對2022年度期間費用的變動進行分析性復核,關注其變化的合理性;
3、結合公司毛利率和期間費用的變動情況,分析公司2022年由盈轉虧的原因并詢問管理層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否發生重大不利變化;
4、獲取并閱讀灼識咨詢出具的行業報告,了解公司產品與核心技術在行業內的競爭力;
5、獲取并閱讀公司2023年一季度財務報表,了解公司于2023年一季度實際運營情況;
6、對2022年度公司計入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及研發費用的工資薪酬執行實質性分析程序。詢問公司管理層,了解計入各項期間費用中工資薪酬的變動原因及與公司業績的匹配性。
(二)核查意見
經核查,持續督導機構認為:
1、公司業績由盈轉虧主要是受到市場競爭因素導致的毛利率下滑,以及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和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增加綜合導致,公司的主營產品在市場仍具備較強競爭力,但盈利能力受到市場競爭因素影響存在下滑,公司已在年報中充分披露相關風險;
2、公司各項期間費用中工資薪酬大幅增加,與公司拓寬銷售、管理和研發團隊相關,具有合理性;
3、近三年,隨著智能物流分揀設備市場競爭情況愈發激烈,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呈下降趨勢,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變動趨勢與可比公司毛利率變動方向一致,符合行業趨勢;
4、公司在手訂單預期毛利率與2022年度毛利率不存在重大差異,毛利率進一步大幅下滑的風險較小,公司已在2022年年度報告中的風險因素部分充分披露毛利率下降的風險。
三、年審會計師核查程序及意見
年審會計師在對公司2022年的財務報表的審計過程中已經充分關注公司業績下滑的相關事項,針對問題(一)(二),年審會計師在審計和核查工作中執行的主要審計程序包括但不限于:
1.對管理層回復中2022年度各產品類型的毛利率計算進行復核,對于毛利率較上一年度發生重大變化的,向管理層了解原因并分析其合理性;
2.向管理層了解2022年度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相對上一年度發生重大變化的原因,并分析其合理性;
3.對2022年度公司計入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及研發費用的工資薪酬執行實質性分析程序,向管理層了解其增長原因并分析其合理性;
4.結合上述變動情況,評價管理層對公司盈利能力未發生重大不利變化的分析;
5.獲取并閱讀灼識咨詢出具的行業報告,檢查管理層上述回復是否存在與其不一致的情況;
6.將公司上述回復中2023年一季度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情況與公司對外披露的2023年一季度財務報表進行核對。
基于年審會計師執行的上述審計和核查程序及獲取的審計證據,年審會計師認為,公司有關業績由盈轉虧、毛利率大幅下滑以及各項期間費用中薪酬大幅增加的回復與年審會計師在審計及核查過程中了解的信息不存在重大不一致。
問題2 關于主要客戶
2020-2022年,公司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90.19%、95.21%和79.09%,其中來自中通快遞及其控制的下屬企業(以下簡稱“中通”)的銷售收入占比為64.86%、69.68%和27.94%。請公司:(1)結合公司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產品、銷售收入及其占比、合作歷史等情況,說明客戶的穩定性、訂單的持續性,以及客戶集中度變動較大的原因與合理性;(2)補充披露公司對中通2022年銷售收入、截至目前在手訂單金額,結合下游行業市場需求、客戶固定資產投資周期等,說明對中通銷售收入變動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合作關系是否可持續和穩定。若不能,請充分提示風險。請年審會計師對問題(2)核查并發表明確意見。
回復:
一、公司說明
(一)結合公司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產品、銷售收入及其占比、合作歷史等情況,說明客戶的穩定性、訂單的持續性,以及客戶集中度變動較大的原因與合理性
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前五大客戶情況如下:
■
注:2022年度,D公司收購H公司,成為公司的前五大客戶
公司與下游物流行業主要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公司的主要客戶較為穩定,A、B、C、H(H公司中國業務于2022年被D公司收購)長期為公司前五大客戶,合作穩定、訂單持續性高。
2022年度,公司的前五大客戶集中度較2021年度下降19.82%,主要是因為公司加大產品、在境內外的推廣力度,及新產品快速獲得市場的認可,其他客戶銷售收入占比增加導致,其次受國內物流行業增速放緩的影響,中通在2022年減緩了固定資產投資進度,來自中通的銷售收入減少。
公司長期致力于多元化下游客戶結構,從公司設立至今,公司在與中通保持良好合作關系的同時,持續加強交叉帶分揀系統、大件分揀系統、動態稱重設備及總集成分揀系統等成熟產品對其他快遞物流、電商企業及境外市場的推廣,逐步與順豐、極兔、中國郵政等其他國內領先快遞物流集團建立合作關系,在手訂單及已驗收確認收入中其他客戶占比整體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客戶結構持續多元化。
在國內,公司已陸續與順豐、極兔、中國郵政、京東、申通、韻達、德邦等快遞物流、電商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并交付產品;在海外,公司與泰國、印尼、菲律賓、新加坡、俄羅斯、英國、美洲等國家和地區的物流快遞企業簽訂協議,部分海外項目已完成交付。截至2022年末,公司在手訂單金額合計約17.62億元,國內市場占比80.35%,海外市場占比19.65%,前五大客戶在手訂單金額占比為54.82%,客戶結構持續多元化。
(二)補充披露公司對中通2022年銷售收入、截至目前在手訂單金額,結合下游行業市場需求、客戶固定資產投資周期等,說明對中通銷售收入變動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合作關系是否可持續和穩定
1、公司對中通2022年銷售收入、截至目前在手訂單金額情況
公司就“對中通2022年銷售收入、截至目前在手訂單金額”在2022年年度報告中補充披露如下:
“2022年,公司對中通的銷售收入為61,197.11萬元,截至2023年5月12日,公司來自中通的在手訂單金額為76,298.37萬元(含稅)?!?/P>
2、對中通銷售收入變動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
公司是中通主要的物流分揀設備供應商,公司與中通的合作關系穩定、可持續,2022年度公司對中通的銷售規模下降主要受中通固定資產投資放緩,以及公司根據市場競爭情況適時調整銷售單價的影響。
2021年和2022年,公司主要向中通銷售總集成式分揀系統、交叉帶分揀系統、大件分揀系統、動態稱重設備和產品配件,其中主要產品的銷售數量、金額和單價情況如下:
■
從各主要產品銷售數量上來看,2022年公司向中通銷售總集成式分揀系統的數量有所增加,銷售交叉帶分揀系統、大件分揀系統和動態稱稱重設備的數量有所減少,主要原因為總集成式分揀系統系公司根據客戶總體輸送分揀需求設計的集輸送、去堆疊、排序、拉距、供包、數據采集、分揀、集包等功能為一體的分揀系統,組成設備包括交叉帶分揀系統、大件分揀系統、動態稱重設備、輸送設備、單件分離設備等多項產品。近年來,客戶越來越重視設備供應商的綜合服務能力,從采購便利性、后續維保等角度更傾向于購買一體化的多功能分揀系統,因此總集成式分揀系統的銷售數量有所增加,其他產品的銷售數量一定程度有所減少。
交叉帶分揀系統和大件分揀系統銷售數量的減少幅度較大,主要與受經濟大環境影響,中通減少固定資產投資支出相關。根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2022年郵政行業運行情況,2022年快遞業務量完成1,105.8億件,同比增長2.1%,較之前年度增長明顯放緩。根據中通披露的年度報告,2022年受宏觀大環境影響,2022年中通的包裹量低于預期,且固定資產投資受整體行業增速下滑影響,用于購買土地使用權、廠房、設備和車輛的資本開支為72.34億元,同比下降22%。
從各主要產品銷售均價上來看,總集成式分揀系統、交叉帶分揀系統和大件分揀系統2022年銷售均價均較2021年有所下降,主要是隨著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公司為維持競爭優勢,對銷售產品定價做出調整。
雖然2022年受市場影響增長有所放緩,但中通經營情況良好,仍為市場第一梯隊物流企業,公司與中通有多年的戰略合作關系,合作情況穩定。2022年中通快遞包裹運輸量為243.89億件,同比增長9.4%,顯著高于快遞行業整體增長率。中通2022年度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2.1%,市場份額居行業第一。2021年末、2022年末和截至2023年5月12日,公司來自中通的在手訂單金額分別為3.24億元、2.22億元和7.63億元。結合公司截至2023年5月12日的在手訂單情況以及公司與中通的合作情況判斷,未來公司對中通銷售收入具有可持續性。
二、持續督導機構核查程序及意見
(一)核查程序
持續督導機構履行了以下核查程序:
1、選取樣本,檢查中科微至與中通簽訂的銷售合同,識別與控制權轉移相關的主要條款,評價收入確認的會計政策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
2、選取樣本,將2022年度的收入核對至銷售合同、驗收單、銷售發票等相關支持性文件,以評價相關收入是否按照中科微至的會計政策予以確認;
3、對2022年度公司與中通的銷售收入進行分析性復核,詢問公司管理層了解變動的原因及其合理性;
4、獲取公司于2021年末、2022年末以及2023年5月12日中通的在手訂單清單。
(二)核查意見
經核查,持續督導機構認為:
1、公司與主要客戶合作穩定、訂單持續性高,公司長期致力于多元化下游客戶結構,2022年度公司客戶集中度下降主要是因為公司加大產品在境內外的推廣力度,及新產品快速獲得市場的認可,其他客戶銷售收入占比增加導致;
2、2022年度,受物流行業整體增速下滑影響,中通固定資產投資金額較2021年度有所減少,同時,公司為維持市場競爭地位調整了產品銷售單價,綜合導致公司來自中通的銷售收入下滑,從公司在手訂單情況來看,公司與中通的合作關系具有可持續性。
三、年審會計師核查程序及意見
年審會計師在對公司2022年的財務報表的審計過程中已經充分關注公司對中通銷售收入的相關事項,針對問題(二),年審會計師在審計和核查工作中執行的主要審計程序包括但不限于:
1.選取公司與中通簽訂的銷售合同,檢查與控制權轉移相關的主要條款,評價收入確認的會計政策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
2.選取2022年度的收入,核對至銷售合同、驗收單、銷售發票等相關支持性文件,評價收入確認是否按照中科微至的會計政策予以確認;
3.對2022年度公司與中通的銷售收入進行分析性復核,詢問公司管理層了解變動的原因及其合理性;
4.獲取公司于2021年末、2022年末以及2023年5月12日對中通的在手訂單清單。
基于年審會計師執行的上述審計和核查程序及獲取的審計證據,年審會計師認為,公司有關對中通銷售收入變動原因的回復以及截至2023年5月12日的在手訂單情況與年審會計師在審計及核查過程中了解的信息不存在重大不一致。
問題3 關于營業收入
年報顯示,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1,489.59萬元,第四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4,718.39萬元,占比53.88%。同時,公司實現海外收入27,710.44萬元,同比增長495.16%,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11.97%,較上年增長9.85個百分點。請公司:(1)結合銷售及收款模式、采購及付款模式、交易習慣、所處行業季節性特征等說明第四季度營業收入顯著高于前三季度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年末集中確認收入和跨期確認收入的情形;(2)結合主要境外客戶自身經營規模、采購金額、重要合同、海關數據、出庫單等數據,說明公司境外收入的真實性,大幅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請年審會計師核查并發表明確意見。
回復:
一、公司說明
(一)結合銷售及收款模式、采購及付款模式、交易習慣、所處行業季節性特征等說明第四季度營業收入顯著高于前三季度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年末集中確認收入和跨期確認收入的情形
1、銷售及收款模式
2022年度,公司采取直銷為主,經銷為輔的銷售模式,銷售模式未發生明顯變化。公司銷售團隊直接參與中通、百世、順豐等國內物流集團型企業的集中采購,以及其他智能物流裝備集成供應商的采購需求;經銷模式主要針對快遞物流集團企業分散在各地區的網點加盟商,幫助公司擴大業務范圍。
公司一般按照合同約定分階段向客戶收取款項。在銷售合同簽署后,公司一般會向客戶收取合同金額的一定比例作為預付款項,用以支付項目原材料采購款項,在驗收完成后,客戶應累計向公司支付合同金額的90%-95%,合同金額5%-10%作為質保金在協議約定質保期滿后支付。
2、采購及付款模式
2022年度,公司采取“以產定采”的采購模式,采購模式未發生明顯變化。公司供應商根據公司要求,會對伺服電機、滑觸線等標準件進行少量備貨,以滿足公司生產需求。對于定制件,公司會根據客戶的要求和研發部提供的圖紙,向供應商確定原材料的規格、數量和價格,由供應商運送至指定地點,同時公司工作人員在現場驗貨。
公司對原材料采購款主要采取分階段付款的模式,一般在合同簽訂后支付部分預付款項,材料到達指定交付地點后支付部分款項,并保留采購金額的5%-10%作為質保金在協議約定質保期滿后向供應商支付。
3、交易習慣及行業季節性特征
公司收入存在季節性特征,符合行業特征,公司的季節性特征主要系由于“雙十一”、“雙十二”等電商購物節集中于第四季度,公司下游物流行業受電子商務行業的影響,物流分揀的高峰出現在第四季度,一般要求采購的分揀設備在分揀高峰來臨前后安裝調試完畢,因此公司的設備驗收時間大多集中在第四季度。
同行業可比公司中,欣巴科技、德馬科技、中郵科技和科捷智能的季節性特征亦較為明顯,第四季度營業收入占比均較高,與公司較為相似,具體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注1:欣巴科技僅披露2022年1-6月數據;
注2:根據中郵科技招股書,2021年中郵科技收入主要來自于上半年,主要系當年部分收入金額較大的項目于上半年確認收入。
欣巴科技、德馬科技、中郵科技、科捷智能和公司的下游客戶所在行業包括快遞物流、電商,受到客戶“雙十一”、“雙十二”等電商購物節日的影響,設備驗收時間大多集中在第四季度,公司的季節性特征與同行業可比公司一致。
綜上,公司以最終驗收單據簽署日期作為收入確認時點,收入確認方法和時點恰當,不存在年末集中確認收入和跨期確認收入的情形。
(二)結合主要境外客戶自身經營規模、采購金額、重要合同、海關數據、出庫單等數據,說明公司境外收入的真實性,大幅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
物流裝備智能化已成為全球主要物流快遞企業增加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公司處于國內智能物流分揀行業第一梯隊,近年來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公司的產品已出口至泰國、印尼、菲律賓、新加坡、俄羅斯、英國、美洲、香港、印度、比利時、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客戶群體主要包括各國當地排名靠前的物流快遞企業。2022年度,公司已擁有20多家境外客戶,主要境外客戶位于東南亞部分國家和俄羅斯,海外銷售收入達27,710.44萬元,海外銷售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11.97%。
2022年度,公司主要境外客戶的具體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公司海外銷售商品的收入確認模式與境內銷售一致,根據銷售合同,公司將貨物發往客戶指定地點,安裝調試完成,并從客戶處取得最終驗收單據時,確認收入。對于除需客戶驗收的銷售商品收入,公司根據銷售合同,通常將產品運至約定交貨地點由買方簽收后,確認收入。
公司根據訂單、報關單、發運單、驗收單等銷售單據信息,在符合收入確認條件時確認境外收入,收入真實、準確。
二、持續督導機構核查程序及意見
(一)核查程序
持續督導機構履行了以下核查程序:
1、選取樣本,檢查中科微至與客戶簽訂的銷售合同,識別與控制權轉移相關的主要條款,評價收入確認的會計政策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
2、選取樣本,將2022年度的收入核對至銷售合同、驗收單、銷售發票等相關支持性文件,以評價相關收入是否按照公司的會計政策予以確認;
3、選取臨近資產負債表日前后的銷售交易,與銷售合同、驗收單、銷售發票等相關支持性文件進行核對,以評價相關收入是否已記錄于恰當的會計期間;
4、檢查資產負債表日后是否存在銷售退回。如存在銷售退回,則與相關支持性文件進行核對,以評價收入是否記錄于恰當期間;
5、計算2022年度公司第四季度的銷售收入占全年收入的比重并與上一年度及同行業可比公司進行比較,分析是否存在重大差異并了解是否存在季節性特征;
6、獲取公司境外收入明細賬,選取樣本,檢查至公司境外銷售合同、驗收單、出口報關單等支持性文件,關注公司境外收入的真實性;
7、對2022年度公司境外收入進行分析性復核,詢問公司管理層了解大幅增長的原因及其合理性。
(二)核查意見
經核查,持續督導機構認為:
1、公司收入存在季節性特征,符合行業特征,不存在年末集中確認收入和跨期確認收入的情形;
2、2022年度,公司境外收入具有真實性,境外收入大幅增長主要原因為公司近年來加強在境外的市場開拓,前期積累項目在本年度確認收入所致。
三、年審會計師核查程序及意見
年審會計師在對公司2022年的財務報表審計過程中已經充分關注公司營業收入相關事項,年審會計師在審計和核查工作中執行的主要審計程序包括但不限于:
1.選取公司與客戶簽訂的銷售合同,識別與控制權轉移相關的主要條款,評價收入確認的會計政策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
2.選取2022年度的收入,核對至銷售合同、驗收單、銷售發票等相關支持性文件,評價相關收入是否按照中科微至集團的會計政策予以確認;
3.選取臨近資產負債表日前后的銷售交易,與驗收單等相關支持性文件進行核對,評價相關收入是否已記錄于恰當的會計期間;
4.檢查資產負債表日后是否存在銷售退回。如存在銷售退回,則與相關支持性文件進行核對,以評價收入是否記錄于恰當期間;
5.了解公司收入是否存在季節性特征,重新計算2022年度公司第四季度的銷售收入占全年收入的比重,與上一年度及同行業可比公司進行比較,關注收入是否存在異常變動;
6.詢問公司管理層了解2022年度公司境外收入大幅增長的原因并分析其合理性。從境外收入明細賬中選取境外銷售收入,檢查至公司境外銷售合同、驗收單、出口報關單等支持性文件,評價其真實性;
基于年審會計師執行的上述審計和核查程序及獲取的審計證據,年審會計師認為,公司第四季度營業收入顯著高于前三季度的原因回復與年審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了解的信息不存在重大不一致,公司收入確認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同時,年審會計師已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證明公司境外收入確認的真實性。
問題4 關于應收賬款
年報顯示,2022年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為101,725.94萬元,同比增長 15.03%;壞賬準備余額15,905.79萬元,同比增長128.75%,其中按組合計提的壞賬準備余額15,280.92萬元。一年以上的應收賬款余額為36,562.77萬元,占比 35.94%,較上年大幅增長,公司解釋系2021年四季度形成的應收賬款26,716.67 萬元在2022年未及時收回,轉為1至2年賬齡的應收賬款。請公司:(1)補充披露2022年未及時收回的應收賬款26,716.67萬元對應的銷售收入金額及確認時間、產品或服務內容、合同約定的回款時間、信用期限及截至目前回款情況,說明相關壞賬準備計提是否充分;(2)補充披露應收賬款信用期內及逾期款項金額及占比,主要逾期客戶的應收賬款金額及逾期金額、造成逾期的主要原因、是否存在回款風險。請年審會計師核查并發表明確意見。
回復:
一、公司說明
(一)補充披露2022年未及時收回的應收賬款26,716.67萬元對應的銷售收入金額及確認時間、產品或服務內容、合同約定的回款時間、信用期限及截至目前情況,說明相關壞賬準備計提是否充分
公司就“2022年未及時收回的應收賬款26,716.67萬元對應的銷售收入金額及確認時間、產品或服務內容、合同約定的回款時間、信用期限及截至目前回款情況”在2022年年度報告中補充披露如下:
“報告期內,公司于2021年四季度形成的2022年未及時收回的應收賬款26,716.67萬元對應的銷售收入等具體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注1:根據合同約定,B公司應在各個付款節點(合同簽訂、貨到現場、最終驗收等)開票后30天內回款;
注2:目前回款情況是指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11日的回款情況。
公司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及公司會計政策規定,對上述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8,015.00萬元,壞賬準備計提充分。
(二)補充披露應收賬款信用期內及逾期款項金額及占比,主要逾期客戶的應收賬款金額及逾期金額、造成逾期的主要原因、是否存在回款風險
公司就“應收賬款信用期內及逾期款項金額及占比,主要逾期客戶的應收賬款金額及逾期金額、造成逾期的主要原因、是否存在回款風險”在2022年年度報告中補充披露如下:
“2022年末,公司應收賬款余額信用期內及逾期款項金額、占比及對應的壞賬準備列示如下:
單位:萬元
■
逾期款項中主要逾期客戶為B公司和A公司,其中B公司應收賬款61,440.81萬元,逾期金額45,180.94萬元,截至2023年5月11日累計回款37,316.86萬元;A公司應收賬款10,518.98萬元,逾期金額7,213.25萬元,截至2023年5月11日回款5,154.86萬元。
逾期的主要原因是客戶回款時間受其資金安排的影響,客戶根據自身資金狀況調節付款進度,且部分客戶款項支付的審批流程較為復雜,導致款項并未嚴格按照合同約定收款節點及時支付。
公司持續加強對應收賬款的回款管理,同時下游客戶資信狀況良好,信譽度較高,因此應收賬款回款風險較小?!?/P>
二、持續督導機構核查程序及意見
(一)核查程序
持續督導機構履行了以下核查程序:
1、獲取公司2022年末應收賬款賬齡明細表及逾期應收賬款賬齡明細表,選取樣本,檢查相關支持性文件,驗證賬齡計算的準確性;
2、獲取公司2022年末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明細并進行重新計算;
3、選取樣本,查閱公司與客戶簽訂的合同,了解公司與下游主要客戶關于信用期的約定;
4、訪談公司銷售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了解逾期款項未收回的原因,并結合銷售合同,評估公司是否存在逾期款項無法收回的風險;
5、獲取公司期后截至2023年5月11日應收賬款的收款記錄,選取樣本,檢查相關的銀行回單,核查應收賬款的期后收款情況;
(二)核查意見
經核查,持續督導機構認為:
1、2022年度,公司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及公司會計政策規定,根據其信用風險特征將應收賬款進行劃分,壞賬準備計提充分;
2、2022年末,公司逾期應收賬款形成的主要原因為公司客戶回款時間受其資金安排的影響,客戶根據自身資金狀況調節付款進度,且部分客戶款項支付的審批流程較為復雜,導致款項并未嚴格按照收款節點及時支付,相關款項期后回收情況良好,不存在重大回款風險。
三、年審會計師核查程序及意見
年審會計師在對公司2022年的財務報表的審計過程中已經充分關注公司應收賬款及壞賬準備的相關事項,年審會計師在審計和核查工作中執行的主要審計程序包括但不限于:
1.評價管理層估計壞賬準備的會計政策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基于公司壞賬準備計提的會計政策重新計算期末的壞賬準備;
2.獲取公司2022年末應收賬款賬齡明細表及逾期應收賬款賬齡明細表,選取項目,檢查相關支持性文件,驗證賬齡計算的準確性;
3.選取公司與客戶簽訂的合同,檢查有關回款時間或信用期的條款;
4.訪談公司銷售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了解逾期款項未收回的原因,并結合銷售合同,評估公司是否存在逾期款項無法收回的風險;
5.獲取公司期后截至2023年5月11日應收賬款的收款記錄,選取收款記錄檢查相關銀行回單。
基于年審會計師執行的上述審計和核查程序及獲取的審計證據,年審會計師認為,公司對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的會計處理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壞賬準備計提充分。
問題5 關于合同資產
年報顯示,2022年末公司合同資產賬面余額14,164.41萬元,同比增加 117.01%,均為應收質保金。請公司:(1)按細分行業列示近兩年未到期的質保金賬面余額、減值準備以及賬面價值;(2)按細分行業補充披露公司近兩年銷售產品或服務的業務模式、平均質保期、平均質保金額的比例,并說明前后是否存在較大變化。若有較大變化,請說明其變化的原因及合理性;(3)結合新收入準則、銷售產品業務模式等,說明質保金確認為合同資產是否恰當。請年審會計師核查并發表明確意見。
回復:
一、公司說明
(一)按細分行業列示近兩年未到期的質保金賬面余額、減值準備以及賬面價值
公司近兩年未到期的質保金賬面余額、減值準備以及賬面價值如下:
單位:萬元
■
公司主要客戶為大型物流快遞企業,因此質保金賬面余額主要集中在快遞物流行業。公司根據會計政策計提減值準備,減值計提充分。
(二)按細分行業補充披露公司近兩年銷售產品或服務的業務模式、平均質保期、平均質保金額的比例,并說明前后是否存在較大變化。若有較大變化,請說明其變化的原因及合理性
公司近兩年銷售產品的業務模式為以銷定產,合同約定分期收款(含質保金條款)。公司向購買產品的客戶提供產品質量保證,對產品終驗完成后一至三年內出現的故障和質量問題提供免費保修。當質保到期時,公司取得無條件收取商品合同總價中該部分對價的權利,合同資產將轉為應收賬款,2021年和2022年,公司按細分行業分類的平均質保期及平均質保金比例情況如下:
■
2022年,公司各細分品類平均質保期較2021年均無重大變化。公司項目質保金比例一般在5%-10%,2022年平均質保金比例較2021年普遍有所增加,主要原因如下:
2022年快遞物流行業質保金比例平均為5.08%,較2021年有所上升,主要是因為網點項目競爭激烈,為爭取網點客戶,從2021年7月開始網點項目合同的質保金比例從5%調整為10%,調整質保金后的項目陸續在2022年驗收,導致平均質保金比例上升。
2022年電商平均質保金比例為6.67%,較2021年有所上升,主要是由于2021年公司僅驗收兩單電商類項目,其中一個項目協議中未約定質保金條款,另一個項目協議約定的質保金比例為5%,2022年隨著其他電商項目陸續驗收,質保金比例趨于正?;?/P>
2022年倉儲行業質保金比例平均為8.13%,較2021年有所上升,主要是因為目前倉儲類項目較少,單個項目對平均質保金比例影響較大,2022年驗收的2個項目協議約定的質保金比例為20%,導致平均質保金比例上升較多。
綜上所述,2022年,公司按細分行業分類的平均質保期無重大變化。2022年度,快遞物流、電商、倉儲行業的平均質保金比例變化具有合理性。
(三)結合新收入準則、銷售產品業務模式等,說明質保金確認為合同資產是否恰當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合同資產的主要構成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2020年1月1日起,公司執行新收入準則。根據新收入準則的要求,公司根據履行履約義務與客戶付款之間的關系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合同資產。公司將原計入應收賬款的應收質保金按照到期日分別重新分類至流動資產中的“合同資產”科目和非流動資產中的“其他非流動資產”科目。
公司的合同資產主要涉及在資產負債表日公司與客戶的物流分揀設備商品合同中的質保義務,金額為商品合同總價的5%-10%。公司向購買物流分揀設備的客戶提供產品質量保證,對產品終驗完成后一至三年內出現的故障和質量問題提供免費保修。當質保到期時,公司取得無條件收取商品合同總價中該部分對價的權利,合同資產將轉為應收賬款。對于資產負債表日剩余質保期超過1年的合同資產,公司將其計入其他非流動資產。
綜上,公司合同資產的相關會計處理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
二、持續督導機構核查程序及意見
(一)核查程序
持續督導機構履行了以下核查程序:
1、獲取公司報告期末合同資產明細,選取樣本,檢查相關合同、驗收單據等支持性文件;
2、選取樣本,檢查公司與客戶簽訂的銷售合同,識別與質保期、質保金比例相關的主要條款,關注是否存在較大變化;
3、了解公司用以計提合同資產相關減值準備的依據,對合同資產相關減值準備執行重新計算。
(二)核查意見
經核查,持續督導機構認為:
1、2022年,公司按細分行業分類的平均質保期無重大變化、快遞物流、電商、倉儲行業的平均質保金比例變化具有合理性;
2、2022年度,公司合同資產的相關會計處理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
三、年審會計師核查程序及意見
年審會計師在對公司2022年的財務報表的審計過程中已經充分關注公司合同資產相關事項,年審會計師在審計和核查工作中執行的主要審計程序包括但不限于:
1.獲取公司2022年末合同資產明細,選取合同資產,檢查相關合同、驗收單據等支持性文件;
2.選取公司與客戶簽訂的銷售合同,識別與質保期、質保金比例相關的主要條款,關注相對以前年度是否存在較大變化;
3.了解公司用以計提合同資產相關減值準備的依據,對合同資產相關減值準備執行重新計算。
基于年審會計師執行的上述審計和核查程序及獲取的審計證據,年審會計師認為,就2022年度財務報表整體公允反映而言,公司對合同資產的會計處理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
問題6 關于存貨
年報顯示,公司2022年末存貨賬面余額159,202.87萬元,同比減少21.19%,主要系在產品賬面余額同比減少26.76%;存貨跌價準備余額9,202.88萬元,同比增長117.14%,其中原材料、在產品跌價準備余額分別同比增長161.60%、76.98%。請公司:(1)結合產銷量情況、在產品構成,說明在產品賬面余額減少的原因及合理性;(2)結合原材料價格變動趨勢、產品價格變動趨勢、在手訂單、產品銷售情況以及同行業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情況等,詳細說明存貨跌價準備測算過程以及報告期內大幅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請年審會計師核查并發表明確意見。
回復:
一、公司說明
(一)結合產銷量情況、在產品構成,說明在產品賬面余額減少的原因及合理性
公司產品為定制化產品,采取“以銷定產”的生產模式,根據客戶需求進行設計、制造和安裝。通常情況下,在獲取客戶訂單后,公司將根據客戶需求進行設計,并通過對外采購或自主生產獲得所需零部件,最終在項目現場完成安裝和調試。公司存貨中的在產品主要為公司正在組織生產、調試的物流分揀系統產品。
2021年和2022年,公司在產品構成具體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注:2022年12月31日,在產品余額的“其他”主要包括窄帶機式3,838.96萬元,機場行李1,278.12萬元,以及子公司安徽微至、中科貫微自制在產品2,790.64萬元;2021年12月31日,在產品余額的“其他”主要包括窄帶機式1,503.42萬元,以及子公司安徽微至、中科貫微自制在產品1,090.37萬元。
2022年末,公司在產品賬面余額較2021年末減少46,612.58萬元,在產品余額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手訂單的減少。2022年受到宏觀經濟變化的影響,公司2022年末在手訂單17.62億元,2021年末在手訂單23.51億元,較上年末減少5.89億元,在手訂單的減少導致在產品余額減少。
(二)結合原材料價格變動趨勢、產品價格變動趨勢、在手訂單、產品銷售情況以及同行業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情況等,詳細說明存貨跌價準備測算過程以及報告期內大幅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
1、原材料價格變動趨勢、產品價格變動趨勢、在手訂單、產品銷售情況
公司根據以往銷售以及未來訂單情況,會確定采購范圍和價格,并在年初與主要供應商簽訂采購框架協議,近年來,公司主要原材料價格不存在重大波動。
2022年,受宏觀經濟變化、同行業競爭激烈的影響,公司為提升市場占有率,且快速投放新產品和獲取新客戶的訂單,對銷售產品定價做出下調以維持競爭優勢。
(下轉111版)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