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PITAKA在深圳華僑城創意園北區A3+主辦的《紅白藍茶館 | 又一山人作品藝術空間》正式閉展。
前不久,PITAKA舉行了以「編織日常Weaving Everyday」為主題的品牌八周年活動,現場正式發布了與當代藝術家又一山人合作推出的首款藝術家聯名產品「紅白藍」。又一山人不常涉足商業,此次與PITAKA的合作,正是出于對編織藝術與材料美學的共同熱愛。因此,這不僅是產品設計的聯名,更是品牌對藝術家精神和理念的理解與傳承。
PITAKA于深圳華僑城創意園北區復刻了18年前令“紅白藍”蜚聲中外的藝術空間《紅白藍茶館》,展覽期間,展館內舉辦了由內容合作伙伴tea'stone支持的又一山人與青年設計師的對談茶話會、織織袋工作坊、華僑城創意園teawalk打卡等活動,帶給造訪者更多維度的體驗。
在「紅白藍茶館」開幕當天,又一山人在茶館中與現場觀眾分享了《紅白藍》的創作歷程。作為「紅白藍」創作的材質,是用一種質樸而堅韌的纖維編織而成。而又一山人在這種平凡的日常事物中發現其非凡的一面,并在二十余年的不懈“傳道”中,讓“紅白藍”成為一種文化象征。而茶館本身,也是他精神理念的重要載體。
早在2005年,又一山人曾在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上,將廣府港人的「早茶」文化帶到意大利。那是網絡剛剛興起的年代,又一山人敏銳地感知到人與人之間真實的連接開始消解。他在威尼斯建起「紅白藍茶館」,希望在廣府人最質樸的茶館中,重新編織起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找到解決問題的契機與社會的凝聚力。
而如今,發達的信息科技已經占據了我們的日常,便捷的物流與派送服務,也讓“附近”的概念漸漸消逝。在當下的社會情緒中,人們似乎格外需要這樣一個“茶館”,重新喚起生活的實感。因此,在了解到PITAKA在深圳華僑城創意園復刻「紅白藍茶館」時,tea’stone敏銳地發現了理念的相通之處,于是與PITAKA一拍即合,成為本次活動的深度內容合作伙伴,以共創茶會的方式,一起探索「紅白藍茶館」的可能性。
為了貼合「紅白藍」的主題,tea’stone作為本次活動的深度內容合作伙伴,特意為開幕式的“得閑飲茶”茶話會定制了茶席,同時甄選紅茶、白茶、青茶(藍色系)三款茶飲,為現場觀眾帶來沉浸式的中國茶體驗與「紅白藍」藝術之美。
第一道茶是白茶白毫銀針,是一種輕發酵茶,湯色清亮,不炒不揉,只經曬干或文火烘干。第二道茶是青茶白雞冠,此為半發酵茶,黃湯綠葉紅鑲邊;根據發酵程度不同,茶品風味變化尤為豐富。第三道茶是紅茶日月潭紅玉,全發酵茶,紅湯紅葉,香甜味醇。在開幕當天的寒潮中,這三款茶湯氤氳的騰騰熱氣,讓時間的刻度變得模糊。茶煙裊裊中,人們追溯了「紅白藍」的過往,與又一山人一同走過二十三年的創作歷程;也一同穿越到更久遠之前,某家樸實無華卻又熱鬧非凡的本地茶館,人們正言笑晏晏,八卦談天。在茶香與杯盞間,人與人的距離被自然而然地拉近。一如開幕當日,參與者雖大多素昧平生,卻得以在這場有關設計與人生的茶話會上尋到同道中人。
在茶話會上,tea'stone還精心準備了與茶配套的上古邏輯茶器。上古邏輯茶器靈感源自于傳統器物,而呈現形式卻帶著現代感。中國茶背后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同樣需要現代再造。堅持“守正創新”的tea'stone,恰好與又一山人的《回到未來》系列作品形成一場跨越時間的重逢與對話,產生精神共鳴。其內核在于,不論外在形式與材質隨著時代如何演變,中國文化精神與美學的內核,始終是最牢固的構成。除此之外,tea'stone還在華僑城創意園舉行了teawalk活動,用戶可以在tea'stone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店、「中國茶·新腔調」快閃店、「紅白藍茶館」三地打卡集章,在看展途中品飲好茶,賞玩茶器。讓茶文化不再厚重,而是成為都市青年的藝文生活之中輕盈美好的片刻時光。
正如PITAKA的名字來自于梵語中的“籃子”,衍生為容器、傳遞智慧、包容萬象之意。優質的內容也正是一個巨大的容器,在節奏急促的城市里,坐下來感受生活,感受又一山人二十余年的堅持。PITAKA紅白藍茶館正是提供了這樣一方棲息地。而tea’stone 通過本次活動,讓用戶以簡單的方式喝到“一壺好茶”,讓茶文化輕快地傳遞,也能撫慰日常的焦躁,發現平凡日常中的非凡魅力。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