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備受矚目的機器人運動會在無錫拉開帷幕。這場名為"具身智能機器人運動會"的賽事吸引了全國100多家企業的參與,超過150款形態各異的機器人同場競技。從競速賽到越野跑,再到足球、籃球、格斗等項目,這些智能機器人的表現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自去年宇樹科技在央視春晚亮相后,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熱度持續攀升。在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賽上,多款機器人同場競技的畫面更是引發廣泛討論。然而,在這場技術盛宴背后,行業內外對于人形機器人的未來應用和發展路徑也產生了諸多質疑:這些能跑能跳的機器人何時才能真正轉化為生產力?當前行業是否已經出現了泡沫?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的人形機器人展示更多是技術驗證階段的表現。通過參與各類賽事,機器人在硬件性能、運動控制算法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檢驗。但與此同時,行業的商業化進程仍處于探索階段。多位創投機構投資人表示,未來幾年行業將面臨新一輪洗牌,可能會經歷一段冷靜期。
在首屆具身智能機器人運動會現場,機器人的表現既展現了技術突破,也暴露了諸多問題。與此前的人形機器人馬拉松賽事相比,這場運動會增加了更多競技項目和人機互動環節。裁判從步態、續航能力、認知計算等多個維度對機器人進行綜合評判。
行業專家認為,當前人形機器人技術尚未完全成熟,距離大規模商業化仍有較大差距。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所長趙杰表示,人形機器人在未來5-10年內的發展重點應放在工業應用場景的探索上。只有實現與人類相當或超越人類的工作效率,才能真正具備實用價值。
多位專家強調,盡管對行業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但目前仍需保持理性態度,將重心放在技術落地和商業化閉環的構建上。未來3-5年,人形機器人有望在工業領域實現初步應用,但要真正走入家庭并實現大規模普及,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