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預測,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全球銷量將達到1.24萬臺,市場規模約為63.39億元;而到了2030年,這兩個數字將分別增長至34萬臺和640億元。更長期的數據顯示,到2035年時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有望突破500萬臺,市場規模超過4000億元。
當前,人形機器人產業正面臨量產前的關鍵階段。雖然多家廠商已明確各自的量產時間節點,但行業整體仍處于技術驗證和市場培育期。專家指出,科研開發者和技術愛好者仍是目前的主要參與者,真正面向實際應用場景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可能要到2026年才能實現。
對于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路徑的選擇,是先找到具體場景還是先推進量產,這成為行業內討論的焦點話題。多位專家認為,這兩者并非完全對立,而是可以根據技術成熟度、市場需求和成本控制等因素靈活調整的發展策略。
從技術角度來看,硬件性能不足仍是制約量產的關鍵因素之一。現有的電機等核心部件在效率和功耗方面仍有較大改進空間。同時,六維力傳感器、無刷空心杯電機、行星滾柱絲杠等人形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率較低,導致成本居高不下。
在底層算法層面,目前人形機器人的運動控制、協調能力和大模型應用等方面仍面臨諸多技術瓶頸。尤其是在實驗室樣機向大規模生產轉化的過程中,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顯著提高。
多位與會專家強調,硬件和算法的優化必須以實際應用場景為切入點。通過在特定行業的深入應用,逐步積累經驗并反哺技術研發,才能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實現真正的突破。例如,在半導體制造領域,智能機器人已經在晶圓裝載、耗材更換等高精度工藝環節實現了應用。
專家們還特別指出,行業當前的熱度和投資潮中,必須保持清醒認識。只有能夠帶來正向現金流的量產才有實際意義,而不能僅追求量產數量而不考慮經濟效益。
總體來看,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處于技術積累和市場培育的關鍵階段。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是通過場景驅動技術創新,逐步實現硬件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最終推動這一技術在更多行業和領域的落地應用。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