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 何奎
進到2025年,險資機構調研動作頻頻,尋找投資機會。Choice資料顯示,截止到1月20日,約50家險資組織赴近百家上市公司調研,總計調查頻次超160次。
保險中介公司資金額大、配備要求多,一直是參加調查的中堅力量。在參加調研的險資公司中,保險中介公司占比超一半,包含中國人壽保險、中郵人壽、前海人壽、工銀安盛人壽、友邦人壽等。
除此之外,積極開展調研的也有養老險公司。在其中,平安養老調查總數位居,共調查25家公司;除此之外,太平養老、長江養老、國壽養老各自調查12家、11家10家公司。
2024年,險資組織持續加碼收益策略投資,親睞以銀行股票為代表高股息標底。從2025年年初走訪情況由此可見,險資組織依然關心銀行股票。蘇州銀行、杭州聯合銀行、寧波銀行、工商銀行、滬農商行都被好幾家險資機構調研,在其中蘇州銀行和杭州聯合銀行先后被7家5家機構調研,受關注度比較高。
“最近,大家會保持以穩為主配置構思,看中股票大盤使用價值設計風格,適度超配收益與政策類ETF成份股,對低價股票維持猶豫?!鄙虾J幸患掖笮碗U資組織權益投資負責人告訴上海證券報編寫。
不僅僅是收益對策標底,科技成長板塊行業龍頭企業也受到了險資組織關心,被調研企業中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總計占比近四成。比如,中際旭創被7家險資機構調研,易點天下、斯萊克等公司又被好幾家機構調研。
東方證券策略分析師張文宇表明,險資組織比較關心收益股和高新科技強勢股,這和險資的發展戰略配備構思相關。絕大多數險資組織利益配備以“杠鈴”對策為主導:一邊是具備高股息、高分紅的藍籌股票,可以獲得穩健收益,這也是險資權益投資的基本盤;另一邊是成長性企業,重點圍繞新質生產主力等國家戰略合理布局,通過分享公司成長潛力,能夠有效變厚長期投資。
2024年至今,做為市場投資的“方向標”,險資組織手舉牌上市企業20數次。
對于未來險資配備方位,華福證券研報認為,現階段政策鼓勵保險資金入市,即是提升險企資產負債管理、提高長期投資的必要手段,也可以充分發揮險資平穩資本市場重要意義。在政策推動下,有關監管措施相互配合“放開”,險資入市的方式有望進一步順暢。融合企業會計準則及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有關計算考慮,高股息財產無疑是險資將來更關注方位。
險資機構認為發展版塊也擁有投資機會。“下面,若政策扶持力度超出預期乃至超過預期,低估值底部版塊與科技成長將成為雙主線任務,存在較多輪動機遇。”深圳一家中小型險資組織有關負責人表示,具體而言,新能源技術、軍用和生物藥等前期股票基本面較差的版塊,預計在政策推動或訂單信息修復推動下重返發展跑道。
以上負責人認為,在政策推動下,市場對于gdp增速邊際改善的期望提溫,順周期角度的消費板塊把有一定機遇,看中與此同時獲益剛需轉溫暖外需持續增長的低估值標底,如家用電器、機械板塊的行業龍頭。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