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教授吳曉求今天在第29屆(2025年)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發表演講,指出自由化、國際化的本幣和高度開放的資本市場的形成是金融強國最重要的標志。他強調,要建設一個金融強國,我們應該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
吳曉求指出,市場化是金融強國形成的歷史起點。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是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市場化手段提升市場供求力量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增強市場主體的活力。
法治是金融力量形成的制度基石。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場競爭環境,完善法律監督機制,確保市場規則的公平透明度,為金融力量提供堅實的法律支持。
國際化是實現金融力量的核心途徑。增強資本市場的全球競爭力,擴大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自由化、國際化和高度開放的資本市場的形成是金融力量的兩個最重要的標志。鼓勵當地金融機構進入國際市場,逐步放寬外商投資準入,建設人民幣計價的資產交易中心和全球財富管理中心。
吳曉蘇指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審慎監管和行為監管并重的“雙峰監管模式”已成為世界各主要經濟體金融監管改革的重點。雙峰監管體系以審慎監管和行為監管的雙重目標為基礎,從監管框架的結構設計出發,努力避免監管沖突。
他認為,未來金融監管模式的改革和發展方向應該是完善宏觀和微觀審慎監管框架,完善行為監管,加強透明度監管,創新政策流動性支持。
(來源金融界)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