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費天元
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需求端收縮使得制造業發展承受一定壓力。如何更精細化管理采銷價格風險,并進一步節約成本,是擺在制造企業面前的課題。
近期,上海證券報編輯走訪了解到,在長三角地區的不銹鋼加工產業鏈中,出現了由上海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和金屬貿易商共同搭建的“三級市場流通體系”,該體系利用基差貿易、含權貿易等創新采銷模式,破解了制造企業“采購難”“采購貴”等難題,幫助實體企業節約了采購成本。
基差貿易降低采購成本
江蘇仁智不銹鋼有限公司(下稱“仁智不銹鋼”)是一家傳統制造型企業,由于公司下游與房地產行業相關,近年來業務量與利潤率出現一定波動。“目前行業競爭激烈,上游價格上漲很難傳遞到下游,造成公司凈利潤率僅1%左右。”公司董事長伍祥東告訴編輯。
而這幾年原材料價格劇烈波動,更讓公司經營雪上加霜。
伍祥東介紹,公司不銹鋼常備庫存約2萬噸。2020年以來,受各種因素影響,不銹鋼價格先是從每噸1.2萬元漲至2.4萬元,隨后又跌回現在的1.3萬元?!吧嫌蝺r格輕微波動,就會吞噬公司本就微薄的利潤空間。”他說。
在貿易商江蘇誠浦金屬制品有限公司(下稱“誠浦金屬”)的介紹下,公司接觸到了基差點價這一創新模式。
與傳統的一口價相比,基差點價只需要買賣雙方提前約定期現價差,并給予采購方在期貨盤面的價格選擇權利:若判斷原料價格上漲,采購方可“先點價、后提貨”,提前鎖定采購價格;若判斷價格下跌,采購方可“先提貨、后點價”,同樣能夠節約采購成本。而其中的價差風險由銷售方在期貨市場進行對沖。
與誠浦金屬開展基差點價以來,仁智不銹鋼已節約采購成本超300萬元,在增厚公司利潤的同時,也能夠向終端客戶提供更有競爭力的報價。
誠浦金屬是長三角地區一家大型金屬貿易商。2020年以來,誠浦金屬與上海期貨交易所、東吳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東吳玖盈合力搭建了“三級市場流通體系”:以上期所的上期綜合業務平臺為依托,保障現貨供應并提高周轉效率;東吳玖盈與誠浦金屬開展含權貿易、基差貿易等創新模式,以衍生品工具促進產業鏈“降本增效”;誠浦金屬將創新模式推廣給更廣大的不銹鋼終端企業。
消除產業鏈價格信息差
浙江永康被譽為“世界五金之都”,保溫杯產業是當地一大特色。“世界上每10個保溫杯就有9個產自永康,每年保溫杯產量達10億個?!庇揽凳忻阏\金屬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勉誠金屬”)總經理胡志創告訴編輯。
勉誠金屬在永康主要從事不銹鋼的加工貿易業務,每年不銹鋼采銷量在9萬噸左右。公司向誠浦金屬采購不銹鋼鋼卷,再根據保溫杯企業的需求裁剪成相應的形狀。公司與誠浦金屬采用基差點價貿易模式,而節省的采購成本有一部分讓利給下游保溫杯企業。
在胡志創看來,期貨市場的作用不只是降低采銷成本,更是緩解產業鏈上下游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他表示:“在2019年不銹鋼期貨上市之前,不銹鋼價格并不透明,上游生產商非常強勢,永康的保溫杯企業很難及時獲知現貨市場的價格變動情況,只能被動接受不銹鋼生產商和貿易商的定價?!?/P>
編輯在走訪中了解到,此前上述問題較為普遍,在部分極端行情中甚至會演變成信用風險。有產業鏈人士對編輯表示,在不銹鋼價格短期大漲時,由于市場情緒高漲,上游生產商和貿易商可能會拖延交貨,從而打亂下游制造商的生產節奏。相關的維權成本和時間成本都是制造企業難以承受的。
“不銹鋼期貨上市后,不銹鋼市場終于有了公允的參考價格?,F在,每天看期貨行情幾乎成為產業鏈企業管理人員的必修課。通過期貨市場,企業可以鎖定原材料的采購價格,從而規避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期貨價格還提供了一個參考,企業可以根據當前和未來的期貨價格來預測生產成本,從而更好地規劃生產計劃和產品定價。”胡志創說。
助力中國制造業“走出去”
浙江家得樂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家得樂科技”)是制造企業“走出去”的典型代表,公司主營太陽能熱水器和空氣能熱泵,產品95%出口。截至2023年,家得樂太陽能熱水器出口量連續7年排名國內第一。近兩年歐洲天然氣價格因地緣沖突暴漲,歐洲對于空氣能熱泵的需求攀升,公司也抓住了這一發展機遇,空氣能熱泵出口近年來持續放量。
“不銹鋼是公司產品的主要原材料,在太陽能熱水器、空氣能熱泵等產品中成本占比均接近50%,公司一個月的不銹鋼用量在500噸左右,其價格波動對企業成本影響較大?!奔业脴房萍伎偨浝碓S劍平告訴編輯。
近年來,家得樂科技90%的不銹鋼采購都與誠浦金屬合作,公司已熟練掌握基差點價的創新貿易模式。許劍平介紹,基差點價模式每年可以幫助公司節約上百萬元的采購成本,穩定的原料供應也協助公司進一步優化生產安排、提高價格優勢,從而持續拓展海外市場。
總體而言,“上期綜合業務平臺—東吳玖盈—誠浦金屬”三級流通體系取得了初步成效,給長三角地區不銹鋼終端企業提供了穩定的購銷渠道,并破解了中小微企業管理價格風險的難點,推動更多實體企業利用期貨和衍生品工具進行風險管理。
“如今,中國制造業規模約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越來越多企業家認識到期貨市場管理風險、價格發現、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東吳期貨總經理施偉說。
上期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024年9月中旬,上期綜合業務平臺累計成交金額7500億元,簽約交易商727家,標準倉單線上質押貸款累計發放50億元,為實體企業提供了安全、高效、便捷的線上標準倉單一站式服務。后續,平臺將上線更多創新業務,鼓勵更多交易商以平臺為依托推廣“三級市場流通體系”,助力更多中小微制造企業降低采購成本、穩定高品質原材料供應。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