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廣州共有三宗涉宅用地出讓,合計推出建面40.55萬平方米,起始總價為116.9億元。最終底價成交2宗,1宗高溢價成交,合計成交土地出讓金125.3億元。
其中,海珠區新滘西路以北地塊及荔灣區東沙國際商貿港片區地塊均為底價成交,海珠區琶洲西區AH040331地塊則出現高達85輪激烈競拍。該地塊共吸引了9家央國企共同參與競價,最終由越秀地產以總價22.7億元競得,折合樓面地價75669元/平方米,溢價率達58.7%,成為廣州取消限地價后的首宗高溢價地塊,并成功登頂廣州樓面地價TOP1。
據中指院提供數據顯示,全年,廣州共成功出讓43宗涉宅用地,合計出讓規劃建面596.9萬平方米,合計成交出讓達1179.5億元。
“房企對于核心區域優質地塊給予十分高的溢價,尤其是取消限地價后,房企對于優質地塊的競拍更加激烈,擁有一定資源優勢且具備打造高端產品地塊更是受到房企青睞。”在中指研究院廣州分院研究主管陳雪強,外圍區域及非核心板塊多數以底價及低溢價成交為主。
上述現象是房企2023年投資的縮影。受融資規模持續減少、銷售回款周期拉長等因素印象,無論是國央企,還是民營房企在2023年投資端更尋求確定性。
“從銷售數據來看,今年百強銷售下降4%?!?據克而瑞集團董事長丁祖昱介紹,與之相對應的是,今年投資相對謹慎,拿地TOP100總量再降13%,城投和民企拿地下降20%,銷售百強房企當中更是有一半沒拿地。
受上述因素影響,據克爾瑞提供數據顯示,截至12月25日,今年土地成交金額均下跌20%左右。全國土地供地計劃完成率不足50%,較2022年下降10%。
“今天土地出讓超過百億僅有六座城市,企業投資的城市數量越來越少。”丁祖昱透露,土地成交金額TOP20的城市加在一起占整個中國總成交建面的48%,排前三位的上海、北京、杭州三個城市占了整個中國土地出讓金額的15%。
具體區域而言,長三角TOP10企業拿地金額3116億元,居四大城市群之首。其中,綠城中國拿地金額為573億元,位居長三角企業拿地金額榜首;京津冀TOP10企業拿地金額1282億元,反超粵港澳大灣區位列第二;粵港澳大灣區TOP10企業拿地金額1149億元,位列第三。
據丁祖昱預測,2026年商品住宅成交總量大概在8億平方米左右,加上保障房及二手房等整個中國未來的樓市總量還是在16億到18億規模。其中,上海、北京、成都、杭州、深圳、廣州、西安、蘇州、天津、合肥、長沙、廈門、寧波、濟南、武漢、南京這十六城或率先“復位”。
(來源金融界)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