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掀起的回購熱潮正席卷而來。Wind數據統計,截至12月29日,今年以來逾1334家A股上市公司開展股票回購,累計回購金額約為905億元。
從回購金額來看,9家上市公司今年來回購金額超過10億元,其中,榮盛石化、格力電器、寶鋼股份等不少千億元市值的龍頭股位居前列,而“民營煉化龍頭”榮盛石化以26.55億元的回購金額收獲“2023年回購王”稱號。
榮盛石化在12月下旬發布的公告中表示,公司自2022年3月首次實施回購以來,至今累計回購公司股票超過 5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成交總金額為65.35億元?;刭徆煞葜饕糜谵D換上市公司發行的可轉換為股票的公司債券或員工持股計劃。對于頻繁的回購動作,榮盛石化表示是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為維護廣大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從回購資金來源觀察,超九成上市公司使用公司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進行回購。此外,超20家上市公司運用超募資金“助推”回購二級市場股票。其中,今年8月,科創板上市公司納芯微提出使用超募資金2億元到4億元回購公司股份;截至目前,納芯微已投入超過2億元。有市場人士對此指出:“使用超募資金回購股份,能夠在不影響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情況下完成股份回購,即降低回購股份的資金成本?!?/p>
圍繞回購的目的,“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是大多數公司回購股份的首要選擇。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有近百家公司選擇回購股份注銷,減少公司總股本,通過減少分母的方式拉升股價,對業績的改善有更直觀的效果。這其中不僅有伊利股份、中國石化等“龍頭”的身影,還有一些公司在近期公告透露改變原計劃的回購用途,擬將回購股份進行注銷。
12月中旬,楚江新材、森麒麟均發布公告稱,將已回購股份的用途由“用于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變更為“用于注銷減少注冊資本”。兩家公司均表示:“此舉將進一步提升每股收益水平,切實提高公司股東的投資回報。”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彪認為,回購注銷往往被認為是對市場護盤托底的一種行為,最直接的表現是提升股價,對市場有比較明顯的引領作用,能減少公司的一些現金,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刭彶⒆N的公司數量增多,是市場底部的重要信號之一。
而在國聯證券分析師包承超看來,短期回購增加或支撐市場逐步企穩,中長期來看,回購注銷進行市值管理的比例仍有上行空間。
(來源金融界)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