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經濟時代,只有具備綜合人文素養的大學生才符合未來人才發展的需要。學校美育是“五育并舉”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高校美育不僅是一種綜合藝術人文教育,更是一種以美的方式培根鑄魂的價值觀教育。華東交通大學立足于交通特色,扎根于優秀傳統文化、聚焦于 “紅色文化”,凸顯江西特色,著力構建“古色+紅色+鐵色”為特色的美育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美育之花開遍校園,香飄社會。
學校是美育的主要承擔者,應建立全面的美育體系,通過藝術教育、美學課程、校園文化活動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華東交通大黨政工團學各級組織上下聯動,各學院各部門齊抓共管,從辦學特色,優秀傳統文化及紅色資源等方面,不斷挖掘美育內涵,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形成了課堂教學為主、校園活動為載體、社會合作為媒介的全方位的美育實踐。
一是以課堂為主陣地,理論課堂與專家講堂雙向聯動,做好美育的基礎教育工作。
堅定文化自信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有力支撐,以美育提升人文素養是鑄牢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華東交通大學著力打造了一批以優秀傳統文化和藝術經典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公共藝術課程,構建起一套較為完整的美育課程體系,推動美育理念融入各個學科領域,鑄牢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在審美教育實踐中,例如:開設了傳統技藝課程—刺繡課、電影欣賞課、社交禮儀課、形體與身韻課、中國音樂史與名作欣賞課、演講與口才、音樂美學、中國流行音樂鑒賞、中國工藝美術鑒賞、綜合藝術、江西民間藝術賞析課等,選修課程面向全校學生,上課方式以線上+線下的方式進行,充分利用了學校的智慧教室及線上豐富的教學資源。上課形式豐富多彩,不僅有教室里的誦讀,也有線上3D環游文化勝景的切身感受,不僅有音樂電影欣賞,也有學生精美的制作。通過“互聯網+”引進美育理論、藝術鑒賞、美育實踐等在線開放課程,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學習需求。
專家講堂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更突出了代表性與專業性,專家的專題講座也很好地滿足了大學生多元的審美需要,孔目湖沙龍活動邀請中國茶文化專家、古琴演奏專家、歌唱家、書畫家、作曲家、戲曲藝術家等。
讓在校師生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更讓大家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交通特色尤其是“鐵色”教育融入了到各專業課的教學中,而開學第一課更是升華了鐵路故事我來講、鐵路精神我傳承的理念,“華東交大最初為‘鐵’成立、已經因‘鐵’成名,還將以‘鐵’成勢?!毙|h委書記柳和生通過講述中國鐵路史、華東交大發展史、華交精神群像、如何做新時代的鐵人鐵軍,寄語同學們鐵心跟黨走、鐵肩擔使命、鐵血報家國、鐵手創大業。在濃厚的審美文化氛圍里,幫助學生厚植文化素養,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鐵路精神,不僅培育了自我的審美素養,更是將報效祖國的理想信念根植于專業學習中。
二是以校內外活動為載體,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相結合,做好美育的傳播工作。
學校以藝術學院為依托,廣泛開展惠及全體非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合唱、合奏、音樂會等實踐活動,如校音樂雙基大賽、青歌賽、大學生藝術展演、校園主持人大賽、書畫展等活動,受到廣大學子的歡迎。既有大型的演出,又有各類型的比賽,還有各種作品展示,將古色、紅色、鐵色通過音樂、舞蹈、藝術展等傳遞到每個學子的心中,讓交大“美”起來,有力提升了美育的廣度、效度、深度和參與度。
在當今社會,傳播的媒介更為多元,學校充分運用互聯網這一優勢,將微博、微電影、微語錄、微服務等一系列“微時代”的交流方式,運用在美育教育領域。例如,利用虛擬技術,建設校園紅色文化體驗館,充分利用網上資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數字展館“云游”,游覽學習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的紅色文化館藏資源和展陳內容,深刻把握紅色資源的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同時,鼓勵學生走出校園,服務社會,紅色走讀,讓青年學子走出校園,走向社會,更深切地體會到紅色文化傳承的意義,到養老院、社區演出,更是將美傳播到社會,強化了同學們藝術服務于人民的理念。
中華美育精神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和形式。在教育實踐中,華東交大堅持“以美成人”的育人目標,在“育”的方式上體現鮮明的中國特色,也從美育的視角傳播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積極發揮高校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的優勢與作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等教育各環節。學校堅持推行上課禮、升旗禮、家書禮“三禮”活動,以禮育人;成立孔目湖書院,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的傳承發展體系。同時,學生也自覺擔當、推陳出新,通過舉辦每年三月花朝節祭花神,中秋猜燈謎、祭月,重陽登高打太極,開展著漢服、加笄冠、吟詩詞、興禮儀的人文文化節等形式多樣的傳統文化活動,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豐富大學生活。
三是依托專業平臺資源,強化內外聯動,豐富藝術審美體驗,創設美育環境。
為了提供更豐富的音樂教育資源,學校全面梳理實踐教學資源分布和運行現狀,以藝術學院實驗教學場地為依托,組建了“課堂、名家、舞臺、坊室、展演、基地”聯動的六個實踐教學平臺,資源共享,教師指導,開放服務。這些平臺提供了不同類型的音樂教育體驗,包括音樂課程、名家指導、音樂演出、藝術創作、音樂展覽、校外實習等。這種資源整合和多元化的運用提高了實踐教學場地的利用率,使學生能夠更加高效、高質量地接觸音樂,提高音樂素質。音樂廳面積達1024平方米,舉辦了高水平的音樂會和講座;還與省級博物館、藝術館等單位合作成立了校外教學基地。這些改善保障了公共音樂教育的教、學、做、創一體化,使學生能夠在更好的環境中學習音樂。
學生展演中心主要負責學院各項演出、展覽、比賽等各項活動的具體工作。包括活動的組織統籌、劇務、燈光音響,以及展覽的布展、撤展等工作,使活動規范、有序、安全進行。近幾年來,已成功承辦多次各類展演比賽活動,如:江西省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江西省大學生藝術展演、華東交大新年音樂會、華東交大校慶晚會、全國古琴大賽、江西省舞蹈大賽、省校級美術作品展、江西省交通環境設計大賽等,活動成效顯著,受到學院及社會各界媒體廣泛報道。
華東交通大學音樂廳、美術館、咖啡廳等場所以“立足學校、服務社會、傳播文化”為發展目標,作為校園文化建設、藝術傳播的有效載體,為廣大師生打造了一系列人文藝術素養教育的重要平臺,通過舉辦豐富、多元的高雅文化藝術活動,不斷吸引莘莘學子參與賞析和實踐,提高自身綜合素養,讓更多工科男成為具有藝術細胞的“詹天佑”。
“這是一個相互學習交流的平臺,演出的每一個團隊以及團隊負責老師都很出彩,能夠感受到大家為籌備節目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今天在臺上獲得多少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舞臺上的收獲與成長?!?俄羅斯國家藝術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邵曉勇說。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學校將繼續探索,創新形式,讓美育之花越開越盛。(文/華東交通大學藝術學院 張一倫)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