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集邦咨詢報道,我國晶圓廠目前共有 44 家,未來將會繼續擴展 32 家,且主要瞄準成熟工藝。
集邦咨詢表示今年經濟前景的挑戰和持續的庫存問題導致需求放緩,在汽車和工控領域尤為明顯。
無晶圓廠和其他 IDM 庫存消化面臨嚴重限制。IDM 晶圓代工廠推出新產能,正在整合外包訂單,并再次減少對晶圓代工廠的訂單。2024 年,鑒于預期的不利經濟環境,產能利用率的整體恢復面臨挑戰。
集邦咨詢表示,2023 年至 2027 年,全球成熟(>28nm)與先進(<16nm)工藝的比例預計將徘徊在 7:3 左右。在促進本地生產和國內集成電路發展的政策和激勵措施的推動下,中國成熟制程產能預計將從今年的 29% 增長到 2027 年的 33%,引領潮流的是中芯國際、華虹集團和合肥晶合集成電路(Nexchip)等巨頭。
根據 TrendForce 集邦咨詢的數據,除 7 家暫時停產的晶圓廠外,中國目前運營的晶圓廠 44 座(12 英寸晶圓廠 25 座、6 英寸晶圓廠 4 座、8 英寸晶圓廠及產線 15 座)。
此外,還有 22 座晶圓廠正在建設中(12 英寸晶圓廠 15 座,8 英寸晶圓廠 8 座)。
未來,中芯國際、Nexchip、CXMT 和士蘭計劃建設 10 座晶圓廠(9 座 12 英寸晶圓廠,1 座 8 英寸晶圓廠)。
總體而言,到 2024 年底,我國的目標是建立 32 座大型晶圓廠,并且都將專注于成熟工藝。
縱觀中國晶圓代工廠的分布情況,長三角地區占總數的近一半,主要集中在上海、無錫、北京、合肥、成都和深圳等省份。
在產能方面,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目前運營著 31 座 12 英寸晶圓廠,其中包括在建的 12 英寸固定產能晶圓廠。月產能約為 118.9 萬片晶圓產能。與計劃月產能 217 萬片相比,這些晶圓廠的產能利用率接近 54.48%,仍有很大的擴張空間。
此外從成本角度,生產 12 英寸晶圓的成本比生產 8 英寸晶圓高出約 50%。然而,12 英寸晶圓的芯片輸出幾乎是 8 英寸晶圓的三倍,導致每個芯片的成本降低了約 30%。隨著制造工藝的改進和良率的提高,預計未來 12 英寸晶圓的成本將進一步下降。
根據 SEMI 的數據,中國在 8 英寸硅片方面保持了快速發展。預計到 2026 年,中國 8 英寸硅片市場占有率將提升至 22%,月產能將達到 170 萬片,位居全球第一。到 2025 年底,華虹、思恩、思蘭、陽東微電子、GTA 半導體、中芯國際、中科、中科、華中、華德、易基等公司預計將新建 9 座 8 英寸晶圓廠。
TrendForce 集邦咨詢預測,隨著 28nm 以下成熟制程產能的擴張,預計到 2027 年成熟制程產能將占前十晶圓代工廠產能的 70%。預計到 2027 年,中國將擁有 33% 的成熟工藝產能,并有可能繼續向上調整。
(來源金融界)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