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預定利率3.5%產品全面下架,保險行業全面進入“3.0%”時代。8月起,保險公司紛紛推出預定利率不高于3.0%的傳統壽險、預定利率不高于2.5%的分紅保險、最低保證利率不高于2.0%的萬能保險等新產品。
如今,3個月過去,給保險行業帶來哪些影響?業內人士告訴時代財經,按照往年經驗,每次“炒停售”后產品銷量都會有所下滑。中信證券則認為,2023年以來,隨著資管新規打破剛兌、利率走低,分紅險將重新成為主流保險產品。
9月多家上市壽險保費收入同比下滑
面對新老產品切換,市場還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
業內人士告訴時代財經,3.5%利率產品下架對保險行業影響很大,由于3.5%利率產品即將下架,業內“炒停售”盛行。許多投保人在下架前搶購3.5%利率產品,導致7月31日之前壽險類產品銷量同比往年激增,間接導致新產品上架后部分險企保費收入出現環比下滑。
據時代財經梳理各大上市險企披露的8月保費收入公告來看,主要上市壽險公司環比7月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太保壽險環比下滑30.94%、新華保險(601336.SH,01336.HK)環比下滑29.23%、平安壽險環比下滑15.46%、太保壽險環比下滑11.45%。
進入9月份,部分險企保費收入環比8月有所恢復。其中,新華保險保費收入環比8月增幅為81.5%、中國人壽增幅為40.8%、太保人壽增幅為14.80%。另外,平安壽險和人保壽險9月保費收入和8月幾近持平。
和去年相比,今年8月,部分保險企業保費收入有所增長,如人保壽險保費收入同比上漲超7成,中國人壽同比增長24.42%。不過,9月份,中國人壽、平安人壽、人保壽險、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保費收入分別同比下降7.19%、4.10%、4.57%、5.50%、10.9%。
信達證券認為,主要上市險企9月單月度壽險保費同比均負增長,主要由于7月底預定利率切換調整完成。
“從10月開始的開門紅優惠力度是全年中最大的,在此之前的8、9月是淡季。”一位頭部保險公司銷售人員告訴時代財經,過去兩個月的保費收入在全年收入中占比相對較小,即使保費收入下滑,影響也有限。
監管新規下分紅險有新機遇
利率下調后,分紅險產品迎來利好,與分紅險結合的增額終身壽、年金險,疊加萬能賬戶的產品可能會再度成為保險市場的熱點。
分紅險是指保險公司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后,將上一會計年度該類分紅保險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以現金紅利或增值紅利的方式分配給客戶的一種保險,分紅水平主要取決于保險公司的實際經營成果。
以分紅型年金險、分紅型增額終身壽為例,保險合同中確定的現金價值保險公司是剛性兌付的,然而搭配的分紅部分則是根據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來決定,屬于浮動收益。好的分紅險產品最終收益率會大于3%,甚至突破3.5%。
業內人士告訴時代財經,當定價利率在3.5%時,分紅險與傳統型增額終身壽、年金險等現金價值完全確定寫進合同的產品拉不開太大差距。但當監管要求將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下調至3%時,疊加低息環境,分紅險所具備傳統壽險產品沒有的特點——有可能博取不確定的更高收益的優勢更明顯,但同時也面臨可能實際收益最終不敵傳統壽險產品收益的風險。
當前,監管層對分紅險趨勢有意去引導,使得分紅險的信息披露更加透明。
今年1月,原銀保監會發布《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險產品信息披露規則》,首次提出要求保險公司披露分紅實現率指標所有分紅保險只要產品沒有滿期終止,都必須披露分紅實現率,同時取消高、中、低三檔演示利率表述。
分紅實現率是以所有相關保單實際派發的累積非保證利益的總數額,除以其銷售時于利益說明文件所述的總數額。當分紅實現率為100%時,表示該保險公司的分紅達到銷售時預期的非保證利益。也就是說,分紅險的浮動收益部分兌付情況可以由分紅實現率體現,而分紅實現率必須一直公示。
長城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披露分紅實現率指標,增強產品收益的真實性和透明度,深化產品信息披露的廣度和深度,有助于提高消費者對保險產品的認知,更為理性選擇保險產品,同時規范保險產品銷售行為,打擊虛假宣傳等銷售誤導行為。
據時代財經統計,上市險企中,中國人壽、太平人壽、新華保險,太保壽險、陽光人壽均披露分紅實現率。其中,太平人壽2022年所有現金分紅產品實現率均值達102.3%、陽光人壽2022年所有現金分紅產品實現率均值達98.3%、太保人壽2022年所有現金分紅產品實現率均值達92.9%、中國人壽2022年度產品分紅實現率均值67.63%、新華保險2022年所有現金分紅產品實現率均值達23.2%。
從披露年度來看,各大險企披露分紅險實現率產品分紅年度并不完全相同。截至發稿,百年人壽只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的分紅實現率,北京人壽和北大方正人壽披露了2022-2023年的分紅實現率,橫琴人壽披露了2019年-2023年的分紅實現率。
(來源金融界)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