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inD數據顯示,下周(9月11日至9月15日)僅有4只新股啟動網上申購,發行節奏繼續放緩。其中,下周擬發行的創業板新股為飛南資源、萬邦醫藥,科創板新股為中研股份,滬市主板新股為恒興新材。
從幾家擬申購新股隸屬行業看,中研股份、恒興新材處于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飛南資源屬于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萬邦醫藥屬于研究和試驗發展行業。
中研股份不斷拓展產品應用領域
國內最大的PEEK生產企業之一
中研股份主要從事樹脂形態的聚醚醚酮研發、生產及銷售,2020年至2022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58億元、2.03億元、2.48億元,三年營業收入的年復合增速30.41%;同期實現歸母凈利潤0.25億元、0.50億元、0.56億元,三年歸母凈利潤的年復合增速59.92%。最新報告期,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億元,同比增長28.07%;實現歸母凈利潤0.24億元,同比下降0.65%。根據初步預測,2023年1~9月公司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4300萬元至5200萬元,同比變動8.31%~30.98%。
優勢方面,公司現已具備較強的規模優勢,是國內最大的PEEK生產企業之一。根據《特種工程塑料行業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2020年PEEK進口依存度高達75%。公司具備全流程全國產化自主生產能力,是繼英國威格斯后全球第2家能使用5000L反應釜進行聚合生產的企業,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技術國內領先;產品主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率先實現對威格斯等國際PEEK龍頭的替代。同時,公司是繼英國威格斯、比利時索爾維和德國贏創之后全球第4家PEEK年產能達到千噸級的企業,為國內PEEK產能、產量第一的中國企業。2021年,公司PEEK年銷量約為622.74噸,全球市場占有率第四(8.07%),并超越英國威格斯成為國內市場銷量市占率第一的公司(30.57%)。
由于PEEK材料應用延展性強,中研股份不斷進行新領域布局。其中,在消費電子零部件領域,公司的手機內置天線正與相關產業鏈供應商開始材料測試,多數指標已較國際競品具有優勢,后續有望進入該領域;在植入級醫療器械方面,公司與康拓醫療、威高骨科、大博醫療等知名企業合作,部分產品處于測試、注冊階段;在商用飛機領域,公司與東華大學聯合共研解決碳纖維聚醚醚酮復合材料(CF/PEEK)在商用大飛機領域的卡脖子問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公司正在與客戶共同開發800V電機的新能源汽車漆包線,并與線纜廠商持續進行材料測試等。在過去的三輪問詢中,上交所主要關注公司產品市場空間、毛利率下滑以及未來增長的可持續性等問題。
萬邦醫藥業績持續增長
生物等效性研究環節具有較強競爭力
萬邦醫藥是一家同時提供藥學研究和臨床研究服務的綜合型CRO企業,其中臨床研究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是公司的核心業務。2020年至2022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39億元、2.11億元、2.61億元,三年營業收入的年復合增速36.27%;同期實現歸母凈利潤0.55億元、0.82億元、0.99億元,三年歸母凈利潤的年復合增速54.83%。2023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5億元,同比上升53.28%;實現歸母凈利潤0.54億元,同比上升50.23%。根據初步預測,預計公司2023年1~9月實現歸母凈利潤8287.50萬元至8712.50萬元,較上年同期變動20.24%至26.40%。
優勢方面,萬邦醫藥具備承接對某一藥品研發的藥學研究及臨床研究全流程服務的能力,其中在生物等效性研究環節具有較強競爭力。公司現已建立起“藥學研究服務+臨床研究服務”綜合服務能力,二者具備良好的協同效應和規模效應,能有效提升藥物研發成功率。與此同時,萬邦醫藥還是國內較早開展藥物研發服務的CRO企業之一,現有客戶覆蓋國內知名藥企,包括華潤集團旗下如華潤賽科、華潤雙鶴藥業等多家公司,以及科倫藥業、上?,F代制藥、濟川藥業等,在仿制藥領域經驗相對豐富,且客戶基礎及服務能力相對較強。
除此之外,公司面臨的技術迭代變化、藥物研發相關的監管政策變動、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不及預期等風險也需重視。
恒興新材優勢大單品打破海外壟斷
良好競爭格局保障較好盈利能力
恒興新材主要圍繞有機酮、有機酯和有機酸產業鏈布局,相關產品主要應用于高效、低毒、環境友好型農藥、鋰電池電解液、香精香料、環保涂料、醫藥等領域。業績方面,2020年至2022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28億元、5.18億元、6.77億元,三年營業收入的年復合增速21.53%;同期實現歸母凈利潤1.25億元、0.9億元、0.93億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3億元,同比下降12.15%;實現歸母凈利潤0.44億元,同比下降25.49%。根據初步預測,2023年1~9月公司預計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7217.81萬元至8002.81萬元,同比變動-3.97%至6.48%。
優勢方面,公司的優勢大單品3-戊酮打破了海外壟斷,銷售份額全球第一。在特殊有機酮合成方面,公司是國內少數采用與國際巨頭類似的酸酸合成工藝的企業,生產出的3-戊酮產品打破壟斷,關鍵質量指標比肩巴斯夫。在競爭格局方面,巴斯夫主要為其下游農藥產品進行自行配套,意大利CaffaroIndustrieS.p.A對外出售,且國內目前尚無規模產能;而公司在2021年至2022年的全國銷售市占率位列第一,同時全球銷售市占率也由2021年的第二躍居2022年的第一(48%),良好的競爭格局保障了公司較好的盈利能力。
此外,公司總產能儲備已經實現了大幅擴容,從2020年的8.96萬噸提升到目前的27.56萬噸;其中,酮類產能8.49萬噸;酯類目前產能8.69萬噸,2.4萬噸處于在建過程中。此外,連云港中港復產、山東衡興投產有望進一步夯實公司酸類產能,使其規模競爭對標海外。公司憑借產品性能和規模等優勢,供貨于貝斯美、UPL、國泰集團、新農股份、新宙邦等知名客戶,產品被廣泛應用于高效、低毒、環境友好型農藥、鋰電池電解液、香精香料、環保涂料、醫藥等領域。
(來源金融界)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