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7月13日消息 國新辦今天上午10點召開資訊發布會,海關總署資訊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介紹,上個月推出了海關優化營商環境16條,進一步穩定社會預期,助力外貿發展。實現進出口促穩提質,穩住外貿經營主體是基礎。針對外貿最為關注的問題,16條提出了增加便利、增強活力、增進服務、降低成本等“三增一降”措施,幫助企業降成本、穩訂單、拓市場。
呂大良介紹,一個月來,從政策落地看,全國海關圍繞落實16條,因地制宜出臺細化配套舉措,打通落實的“最后一公里”。比如,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青島海關出臺了30條配套細化措施,部署開展助推產業優化升級、對標營商環境評價、助企紓困穩主體等6個“突破提升行動”;廣州海關從促進跨境物流暢通、促進外貿擴大進出口、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促進企業減負增效、促進外貿創新發展等五方面制定實施了20條細化措施;南京海關制定細化了落實舉措26條,配套推出“企業問題清零”“惠企政策措施自動推送”“技貿措施幫扶”“自貿協定享惠訂制”“AEO一對一指導”“知識產權海關保護”等幫扶企業的組合包。同時,各級海關深化“關長送政策上門”服務,深入企業送政策、聽意見、解難題,強化政策措施落實反饋。
從企業受惠看,隨著相關措施陸續落地見效,政策紅利逐步向企業釋放。比如,跨境電商稅款電子支付功能已經在黃埔、成都、重慶等海關上線試運行,便利了企業辦理繳稅業務;真空包裝等高新技術貨物布控查驗模式已經全面推廣,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反映,進口的真空包裝高新技術生產設備享受上門查檢服務,貨物自口岸提離到進入工廠完成查驗僅用6小時;南昌海關積極推進“離港確認”便利化措施試點,相關企業反映每票貨物可節約至少1—2天的中轉等待時間,平均每個集裝箱可節約100元左右物流費用;汕頭海關主動對接某石化企業重點項目,對進口設備實施“提前申報”“即到即檢”等便利措施,驗放周期從按天計算縮短至按小時計算。
呂大良表示,總的看,相關政策效應正在持續釋放,企業有了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海關貼近企業的優勢,繼續抓好16條以及其他各項穩外貿政策措施的落實落地,不斷完善配套措施,密切跟蹤評估實施效果。同時,根據外貿發展形勢和企業實際訴求,繼續充實我們的政策措施工具箱,全力以赴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
(來源金融界)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