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一個民族,就必須了解這個民族的歷史文化。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世界對中國越來越感興趣。越來越多承載著中華文化因素的優秀載體不斷走出國門,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成為人們共同努力、文明互鑒的橋梁。然而,由于語言不同、地理障礙、文化差異以及近代以來西方中心主義的普及,擁有5000多年歷史的中華文化并沒有得到世界的廣泛認可。人們對中華文化的內涵了解不深,甚至有很多誤解。
事實上,“今天的中國是與世界密切相關的中國”。從北京冬奧會和冬季殘疾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向世界各地的人民發出“共同走向未來”的熱情呼喚,到中國搭臺的“東方合同”,如廣交會、服貿會、消費者博覽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再到“連點成線”、“織線成網”。、中歐列車橫跨亞歐大陸...新時代,中國正以自信、從容、海納百川的胸懷,開啟與世界發展相融合、相互成就的新征程。如何讓世界真正理解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贏得越來越多的理解、尊重和支持,成為當今文明中國的一個重要課題。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指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的影響力。堅持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志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相學習,促進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要提高中華文明的國際傳播影響力,就要重點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中國現代化道路的國際解讀、中國話語體系的構建、對外傳播內容的豐富性、對外傳播方式的多樣本和對外傳播方式。
要讓世界理解中華文明,我們需要弘揚歷史主動精神。我們不僅要讓世界了解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歷史經緯,還要讓世界了解中華文化的現代趨勢。我們也要讓世界認識到,現代意義上的中華文化是一種脫胎于傳統的“永恒的優秀文化”。
要讓世界了解中華文明,我們需要在5000年的中華文明寶庫中探索更多能夠承載中華文化氣度的優秀載體,傳播這些彰顯中國價值觀、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時代精髓的“內容文化”。在華麗的中國文明寶庫中,無論是最近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單的“中國傳統制茶技巧及其相關習俗”,還是海量的文化旅游寶藏資源,都是承載中國價值觀的優秀載體,具有親和力強、接受度高的跨文化傳播特點,需要我們斷絕和遵循。
要讓世界了解中華文明,我們需要立足時代,立足技術變革潮流,掌握和運用國際傳播規律,構建對外話語體系,提高傳播藝術,積極從小、細致、落實敘事視角,讓那些承載中華文明基因歷史、現在、未來最容易拉近人心距離的中國故事,喚起海外人民對中華、友華、愛華情感的共鳴,讓中華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綻放新的時代光彩。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