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關鍵是讓群眾認可,主動參與種植方式的變革?!?月25日,在山東省禹城市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生長情況觀摩會上,禹城市委常委、副市長周蕾表示。
今年,禹城堅定扛牢糧食生產政治責任,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超額完成13.46萬畝種植任務,實施大豆產業振興“一二三”工程,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為打贏這場硬仗,堅持讓群眾滿意工作總基調,工作中處處為群眾著想。該市成立一個工作專班、五個領導小組,成立正科級大豆產業發展中心,組建專班推進。書記、市長等市級領導分包鎮街,把會議開在田間地頭,一線發現問題,一線解決問題。鄉邦種植合作社劉厚鑫感動地說:“6月種植窗口期,他們天天盯在田間地頭,曬得和我一樣黑啦?!?/p>
廣泛宣傳發動,實行黨員干部、科技專家、基層黨組織“三下沉”。群眾普遍擔心“大豆種植要機械沒機械、要技術沒技術,能不能種好,種下去能打多少糧食,心里沒譜”。因此,讓人到地塊、讓地塊到人,一塊豆田一名黨員干部、一名農技專家,畫圖劃定地塊,沙盤推演做工作。實施農機合作社下劃管理、摸底農機和農機手,讓農機等地、不讓地等農機。一系列的工作,讓群眾自己認領種植任務,讓農機合作社自己扛起種植責任。梁河新村種糧大戶丁建軍,種植規模700畝,是村里規模最大的種植戶,他說:“我作為種糧大戶,除了搞好經營,還要有社會責任。”
設立四級指揮田,規模種植、標準管理,一級帶著一級干,手把手教給群眾種植。聚焦新型經營主體、企業,禹城市提出“市級建園、鎮級建方、村級建田”,引導群眾規模化種植,一年做示范,兩年全覆蓋。在房寺鎮建設一處市級5萬畝示范園、10個鎮街分別建設一處1000畝示范方、466個行政村分別建設一處200畝示范田,辛寨鎮、辛店鎮都遇到造墑、晾墑問題,前期高溫、干旱造墑,后期下雨晾墑,種植窗口總是把握不好。針對他們的情況,四川農業大學、德州農科院專家團隊及時指導“開藥方”,農業農村局13支科技服務隊協調機械管種植,確保兩個鎮圓滿完成任務。
出臺激勵扶持政策,讓群眾吃上“定心丸”,踏踏實實種田。四川農業大學、德州農科院專家團隊手把手給群眾算種植帳,手把手教給群眾把握“選良種、擴間距、索株距”三個技術關。市財政拿出2000萬專項資金,補貼新型經營主體、農機合作社。產業龍頭禹王集團與種植戶簽訂保護收購價,探索“期貨+保險”機制。鼓勵農機企業自主研發復合式種植、植保、收割機械,禹城市天明機械公司生產的復合式噴藥機解決群眾植保難題新聞。公司相關負責人張天明說:“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不僅改變了農民的耕作方式,也給我們企業帶領挑戰和機遇”。
推廣“四二式”種植模式,讓產量說服群眾。禹城市2017年就與四川農業大學合作,試驗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掌握了第一手經驗和資料。房寺鎮子軒農場作為一批“吃螃蟹”的種糧大戶,2018年30畝,2019年種植850畝,2020年種植100畝大田實驗、100畝人工試驗,實現玉米畝產568公斤,大豆畝產121公斤的可喜成果。四川農業大學雍太文教授作為試驗帶頭人,經過多年探索與試驗,實現“玉米基本不減產,大豆又白撿”目標,讓農民有賬可算,有錢可賺。今年,他在房寺鎮開展200畝核心示范田、1000高標準示范田,開展配置、品種、肥料、出苗和秸稈利用5大項、53小項試驗,為群眾高產創建,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讓群眾真正感受到“依靠科技多掙錢”。
6月11日,黃淮海地區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現場觀摩儀式在禹城召開。禹城市13.46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田是規模試驗,以實際行動為黃淮海地區復合種植蹚路子、作樣板,努力構建百億元級的大豆產業集群。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ICP備1407642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